咸丰十一年七月十七日(1861年8月22日),咸丰皇帝驾崩于避暑山庄的烟波致爽殿。临终前,咸丰帝对后事做了精心的安排。
立五岁的儿子载淳继位,并指定载垣、端华、肃顺、景寿、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八人为赞襄政务大臣。在这八个人中,只有肃顺还有些主张,剩下的七人都是平庸之辈。而作为咸丰的六弟奕䜣并没有得到辅政的机会,咸丰此举就是为了防止奕䜣以皇叔的身份干政。
网络配图
不过咸丰帝对八大臣也有防范之心,因此他赐给皇后钮钴禄氏(慈安)一枚“御赏”印,赐给那拉氏(慈禧)一枚“同道堂”印,八大臣所拟定的谕旨,必须要盖上这两枚印之后方能生效。
而在野史记载中,咸丰帝对那拉氏颇为不放心,怕她以皇帝生母的身份揽权干政,所以又秘密赐给钮钴禄氏一道谕旨,让她静观其变,不得已时可以除掉那拉氏。咸丰帝如此安排可谓用心良苦,但是在他死后,那拉氏和奕䜣这对叔嫂改变了这个局面。
载淳继位后,八大臣拟定了一个新的年号为“祺祥”。钮钴禄氏因为是咸丰帝皇后,被尊为“母后皇太后”,称“慈安”,为咸丰帝守丧时居住在烟波致爽殿的东暖阁,所以叫“东太后”。那拉氏为皇帝生母,被尊为“圣母皇太后”,称“慈禧”,守丧时住在西暖阁,所以叫“西太后”。
慈安其人性格宽和,无意于政事,而慈禧权力欲极强,一心要垂帘听政。八月初一,恭亲王奕䜣奔丧避暑山庄,与两宫太后相见,即密商除掉八大臣的计划。初七日,奕䜣回京,开始着手布置。
九月二十三日,咸丰帝的灵柩起运回京。慈禧令肃顺护灵缓缓而行,而让其他七人随新皇帝和两宫太后等先行,以便在北京迎接咸丰灵柩。两宫太后到达北京之后,便和奕䜣等密商部署,次日便逮捕了载垣等人,显然这些顾命大臣毫无思想准备,一个个束手就擒。
网络配图
十月初六,两宫太后以新皇帝载淳的名义发布了一道上谕,宣布载垣等人的罪责,说咸丰皇帝临终前并没有让他们赞襄政务,他们“造作赞襄名目,诸事并不请旨,擅自主持”。结果,载垣、端华赐自尽,肃顺最为悲惨,拉到菜市场斩首示众,剩余的五大臣革职,并改组军机处,奕䜣为议政王,主持军机处。
十月初九,两宫太后为载淳举行了登基大典,废除了八大臣拟定的“祺祥”年号,改为“同治”,这个年号颇有深意,细心的人可以发现,这就是“母子同治”的意思。
就在此前后,恭亲王奕䜣、兵部尚书胜保、大学士贾桢和周祖培、户部尚书沈霖、刑部尚书赵光等奏请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十一月初一,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在养心殿垂帘听政,从此有野心、有手腕的慈禧实际掌握了政权,达半个世纪之久。
网络配图
现在回过头来看看咸丰帝临终前的安排,虽然看似比较周密,然仔细分析便会发现有重大缺陷,奕䜣作为道光的皇子,皇室的直系亲王,竟然不在辅政八大臣之列,这明显是将最有实力的宗室排除在外,而慈禧又甘心大权旁落,视八大臣为眼中钉,非除之而后快。
所以,两宫太后和奕䜣都是为了自己的权力,只有这样,权力的分配才最为合理,也最为可靠,肃顺、载垣等人注定将成为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