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个段子,得先介绍一下一个词叫“无明火起”,不了解这个词不好懂这个段子。
在《西游记》里,说到猴王因为弼马温官职太小,一时无明火起,打出天庭。可回头想想,无非是遭人轻视,胸中腾起一腔怒火,何以要说“无明”呢?
又,很多人都熟悉的《心经》里也说:“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好像说得挺绕的,又是什么意思呢?
从字面来看,难道是一股不明白的火或者说是没来由的火?这好像也不透彻。
网络配图
追根溯源,“无明”即痴味、无慧、昧于事理,包括贪欲和嗔怒等,系从梵语Avldya意译而来。净土宗的初祖慧远和尚在《大乘义章》卷四中说:“言无明者,痴暗之心,体无慧明,故曰无明。”
在佛经里,“十二因缘” 指从“无明”到“老死”,十二个因果相随的环节,“无明”居首,谓由“无明”不觉,造种种业,结识入胎,是生死轮回的根本。《楞严经》卷四说得更为玄妙:“贪爱名为母,无明则为父。”二者相合,就产生出生命。
佛经中对“无明”有各种详尽的分析,不必一一搬出来。简而言之,修行佛法的终极目标是成佛,而成佛首先就必须彻底破除无明。
唐朝名相裴休,山西闻喜人,性善好佛。有一天,他在佛寺殿壁上见有“无明火”三字,不解其意,于是恭敬请教住持黄檗禅师。
想不到,禅师很不客气:“真差劲!堂堂是大唐的宰相爷,学问盖天下,怎么连这样简单的‘无明火’三个字都不懂呢?”
裴休面红耳赤,火冒三丈:“岂有此理!我是大唐宰相,又不是印度宰相,怎懂得印度经典?”禅师笑着说:“无明火从此生矣!”
裴休听了,智慧顿开,刹时心平气和地说:“噢!原来如此。”禅师又说:“无明火从此消矣!”
网络配图
这位黄檗禅师当真是高人,因势说法,随机拔动,精秘佛法,在这一问一答之中展露无遗。
在日常生活中,无明火也称无明业火。我们常说犯下某个错误是由于一时冲动,能“冲动”的正是这股无明怒火。当下把持住了,三思后行则消祸免灾;把持不住,“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铁狱高墙,后悔的日子何其漫长。
人常说“一把无明火,烧掉功德林。”“无明”可毁掉修行人的佛性。在《释氏要览·澡静》里,还有“八风”之说,系指尘世间迷惑人心的八件事:利、衰、毁、誉、称、讥、苦、乐。
关于此,在《东坡志林》载有这样一个段子:
某日,苏轼出关之后,作五言诗偈,以为颇具修持工夫,甚为得意,偈曰: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
网络配图
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他派书僮过江,专程送给金山寺的佛印和尚欣赏印证。谁知佛印一笑,略一沉吟,只批了两个字,交给书僮原封带回。
苏东坡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大书二字“放屁!”。
苏轼一时无明火起,即备船过江,去找佛印问罪。及至,却见禅堂紧闭,门上贴一张纸条,写的是“八风吹不动,一屁打过江”。 苏东坡到此才恍然大悟,惭愧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