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是眉峰聚,水是眼波横。都说内城唯一的开放水面——什刹海,是咱北京多情善睐的眼波,而今,它多情之外又添了厚重。
作为京杭大运河的北端终点,什刹海地区深厚的漕运文化正原址复活:按《清明上河图》复原的摇橹船横满码头,船顶上正在喷绘展示元明清三代漕运的画卷;沿岸而行,万宁桥、老码头……所到之处,老船工都会给你讲上一段漕运掌故;说话间,岸上又响起数百年前的运河号子……什刹海,俨然一座流动的“漕运博物馆”。
网络配图
古船、篷顶、桌布处处不离漕运
信步前海南沿,刚刚竣工的什刹海地标码头上,一排排古色古香的摇橹船停泊于此,随着水波上下荡漾。其间,一艘摞满麻袋的船最受青睐,人们纷纷上前跟它合影。工作人员凌敏告诉记者,这船是根据元代漕运粮船原样做旧造出来的,7米多长、1米多宽的船体,草编的篷顶以及船头敦实的粮袋……一切都按老样子来。
本文摘自:中新网,作者:巩峥,原题为《元朝时忽必烈把京杭大运河北端点修在积水潭》
山是眉峰聚,水是眼波横。都说内城唯一的开放水面——什刹海,是咱北京多情善睐的眼波,而今,它多情之外又添了厚重。
作为京杭大运河的北端终点,什刹海地区深厚的漕运文化正原址复活:按《清明上河图》复原的摇橹船横满码头,船顶上正在喷绘展示元明清三代漕运的画卷;沿岸而行,万宁桥、老码头……所到之处,老船工都会给你讲上一段漕运掌故;说话间,岸上又响起数百年前的运河号子……什刹海,俨然一座流动的“漕运博物馆”。
古船、篷顶、桌布处处不离漕运
信步前海南沿,刚刚竣工的什刹海地标码头上,一排排古色古香的摇橹船停泊于此,随着水波上下荡漾。其间,一艘摞满麻袋的船最受青睐,人们纷纷上前跟它合影。工作人员凌敏告诉记者,这船是根据元代漕运粮船原样做旧造出来的,7米多长、1米多宽的船体,草编的篷顶以及船头敦实的粮袋……一切都按老样子来。
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万宁桥。它和杭州有着“江南运河第一桥”之称的拱宸桥,并称为京杭大运河的标志性建筑。工作人员介绍说,它始建于元代,又名后门桥、海子桥,为单孔汉白玉石拱桥。它不仅是什刹海最老的桥,也是北京中轴线上最老的桥,同时还是北京漕运历史的见证。
在元代,忽必烈把京杭大运河的北端点修在了今天的积水潭,而这座万宁桥正是京杭大运河最北边的一个闸口,进入北京皇城的漕运船只必须通过这里。
细心观察的话会发现,万宁桥两侧共有六个镇水兽,桥东两个,桥西水上两个与水下两个对视,其中桥西两个保存最为完整。善讲掌故的船工会告诉你,它们是传说中龙王的第七个儿子——守桥之神。
网络配图
船至西海,汇通祠中的郭守敬纪念馆是绕不开的看点。元大都建成之后,正是郭守敬设计开凿了通州至积水潭的河道,这才令京杭大运河重焕生机。
像这样的漕运景点,眼下什刹海已恢复六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其实就在我们当今生活中,还有不少东西跟什刹海有关。人们说,“北京城是从河上漂来的”,意思就是,建筑北京的各种材料都是靠运河运来的。
此外,昔日什刹海作为南北大运河京城终点码头,由此处卸下来的一船船茶叶、丝绸、粮食、瓷器,伴着随船往来的南北文化与风情,流入宫禁、流入王府,也流入寻常百姓家中,久而久之形成北京人的种种生活习惯。就连现在护国寺、旧鼓楼大街上流行的河间驴肉火烧、沧州金丝小枣,也都是靠着运河流传开来的民间特色美食。
82岁老船工传徒运河号子
“摇橹船,运河长,一路上,好风光,嘿呦嘿哟嘿……”岸上嘹亮的船工号子响遏行云。
经过几百年的传承,船工号子已成为运河重要的文化符号之一。它的传人——82周岁的赵庆福老人,今年会在什刹海带徒弟,把这项漕运非物质文化遗产亲传给年轻一辈。
赵庆福说,小时候听老辈人说,当年运河日夜运漕粮,号子响连天,老人们都说这就是十万八千嚎天鬼。
“十万八千嚎天鬼”足以说明运河号子的声势浩大,但是它起源于什么时代还是无法考证。史料记载,光绪年间,运河的主要补给河流——潮白河溃决改道,运河断了,朝廷改征粮为折扣银两,漕运废除,水运凋敝,陆路兴起,通州码头的地位逐渐减弱。1943年运河因大旱断流,客货运输停止。那时,与运河共兴衰的船工号子也消失了。
如今,赵庆福老人还能喊出起锚号、摇橹号、出舱号等10种运河号子。起锚号是开船前撤去跳板,开始起锚喊的号子,紧凑有力;摇橹号则是船行到深处,顺水摇橹时喊的号子,简洁明快;出舱号是卸货或者装货时喊的,旋律感强……
网络配图
赵庆福还会喊一种“闲号”,就是船工休息时喊的船号。内容多是能愉悦别人也让自己开心的。能有闲号,也和运河特点有关,运河水势平稳,没有什么惊涛骇浪和险滩,所以才有心情唱闲号,这是区别于其他河号的独特之处。
赵庆福回忆,“闲号”里面的内容经常可以抓词,“那时候河边经常有唱小曲的,也有唱莲花落的,也有唱评剧的,就经常把他们的词放到自己的号子里面。”说着说着,赵庆福用运河号子的调唱起了评剧:“北花园开的绿牡丹,二八小佳人来游园……”
眼下,赵庆福老人在什刹海已经有了30来个小徒弟,他们都是景区的船工,二三十岁正当年。“现在,我坐在河边一听他们喊号子,心里,那叫美。”老人说得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