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这是个流传很广的歇后语,这个歇后语出自《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说的是发生在赤壁之战中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
赤壁之战期间,曹操派蔡和、蔡中前往周瑜营中诈降。曹操的计谋自然没有瞒过周瑜的眼睛。周瑜将计就计,故意热情接待二人。此时,周瑜手下的大将黄盖也想出了火攻曹操的计策,在深夜来到周瑜的大帐献计。经过二人的密谋,第二天就当众上演了一出苦肉计。周瑜以扰乱军心为由,命令手下将黄盖推出斩首,而黄盖也不甘示弱,倚老卖老,反唇相讥。江东众将不明缘由,纷纷上前求情。最后,黄盖被剥光衣服,挨了50脊杖,皮开肉绽,鲜血迸流,一连昏死过几次。两人合演的这出苦肉计不但骗过了东吴的其他将领,同时也让诈降的蔡和、蔡中深信不疑。之后,黄盖让好友阚泽前往曹营献上诈降信,终于使曹操上当,最终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
网络配图
上面介绍的,是《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情节,这个故事其实在历史上是有真有假的,不仅如此,历史中黄盖在赤壁之战中所发挥的真正作用也比小说中要大的多了。
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火烧曹军的主意是诸葛亮和周瑜不约而同想出来的。而实际上这事与诸葛亮一点关系都没有。因为这时诸葛亮所充当的角色仅仅是刘备与孙权之间的联络参谋,他并未出现在战争前线。周瑜虽然最后的确是采用火攻打败了曹操大军,但主意也不是他想出来的。首先想出这个主意的人就是黄盖。据《三国志·周瑜传》记载,黄盖主动向周瑜提出了火烧曹军舰船的设想。黄盖说:“如今敌众我寡,在这种情况下我军是很难与曹军进行持久对抗的。据我的观察,曹军的舰船首尾相接,只有用火攻才能取得胜利。”这个记载就说明了两个事实:火烧赤壁的计策出自黄盖而非周瑜,更不可能是诸葛亮;另外,曹军舰船相连是曹操主动采取的措施,并非如小说所言是凤雏庞统巧设的连环计。
另外,《三国演义》中说黄盖与周瑜合演了一出苦肉计,黄盖还挨了一通鞭子。这个情节也是没有历史根据的。不过,黄盖诈降曹操并给曹操写诈降信倒是历史的真实。这个记载出自《三国志·周瑜传》注引《江表传》。
除了没有苦肉计之外,所谓的蔡中、蔡和诈降也是《三国演义》作者为了增强小说的故事性而特意虚构的情节,对历史事实差别很大。蔡中、蔡和两人在历史上全无踪迹,只不过是罗贯中杜撰出来的两个替死鬼而已。
网络配图
也许是后人觉得历史上赤壁之战的故事还不够精彩,因此,在元代杂剧、平话之中,黄盖就已经“挨打”了。之后,被曹操派来潜伏的蒋干找到黄盖,而黄盖也主动表示要投降曹操,托蒋干带信给曹操,并说自己将送五百粮草献与曹操。之后的故事基本与小说差别不大。黄盖乃是诈降,骗过蒋干和曹操,最终在赤壁火烧曹营。
这个故事与小说相比,合理性要差了很多,情节的设计有明显漏洞。不过,这些设计已经给了罗贯中以足够灵感,在《三国演义》中出现的黄盖诈降的故事比起平话来,无论在情节合理性、故事精彩程度都要高明了很多。
《三国演义》中周瑜打黄盖的故事咋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清人毛宗岗有些忧心忡忡。他在《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的点评中就暗示这个情节设计的有点过了。不过,也有为这个情节叫好的。钟伯敬认为:“黄盖苦肉计,忍辱受杖,誓死无怨,真丈夫所为也。”
到了当代,这个问题又困扰了一些影视编剧和导演们。上世纪九十年代开播的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中,周瑜打黄盖的故事被原封不动搬上了荧屏。而在2008年上映的电影《赤壁》中,著名导演吴宇森却将这个故事给删除了。当时有这么一条新闻:有记者问吴导:黄盖在赤壁战前的苦肉计早就脍炙人口,而在《赤壁(下)》中,黄盖要求使出苦肉计假降曹操,但是却被周瑜否决了。
网络配图
吴宇森的解释是,改动情节是基于人性化的考虑,吴导说:“我想这部电影能够多点人性化、真实感,如果一个人被打了五十大板,还怎么打仗?所以我觉得实在不合理,就没有这样去做。影片突出了黄盖的英雄气概和他的计谋,在情节方面稍微改动了一些,我觉得这个力量更强大,更容易入戏。”
看来,吴导对于这个故事有了一个全新的理解,这个解释在道理上也是说的通。不过,最后顶替黄盖而被吴宇森派去曹营的,竟然是周瑜的妻子小乔。这个改编就不合情理了,也成为了最为观众所诟病的一个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