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时的一首《木兰辞》使一位女性成了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将军,她就是花木兰。木兰怜惜幼弟,替老父从军,不仅置身男儿群中不露怯色,还在驱逐外族时立下了汗马功劳。她不仅成了中国人心目中的巾帼英雄,频繁出现在各大文学和影视作品中,还被迪士尼公司搬上了大荧幕,名扬海外。不过,在中国民间,木兰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掌管人间善恶的神仙。
网络配图
在武汉市的黄陂,有一座闻名遐迩的木兰山。传说这座山是花木兰的故居,唐朝时的大诗人杜牧在登山时曾经题过一首诗,歌颂木兰的孝顺和忠烈。一直以来,木兰山附近都流传着许多关于这位女将军的传说,这些传说已经被列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关于木兰的传说已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即木兰文化,许多收藏家致力于收集关于木兰故事的藏本、刻本等文献资料。
三年前,一位收藏家在当地偶遇了一册道经。这本道经是雕版木刻,刊印于民国年间,距今已有整整一百年的历史。经过了百年光阴的洗礼,虽然经书保存完好,但边角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破损。经书上说,花木兰有着非同一般的来历。她原本是天上的将星,后来在唐代下界,化为女身降生于一名朱姓官员家里。她的父亲是朝廷的一位节度使,正逢突厥作乱,受皇帝征召前去领兵。老父年老衰弱,兄长又早已战死沙场,幼弟也难以担此大任,木兰只好穿上男装,步入了战场,从此扬名立万。功成名就之后,身为女中豪杰的木兰变成了一位神仙,名号为“救世天尊”,奉玉帝的旨意在人间驱逐淫邪、辅佐正道。
网络配图
她专门记录人们的罪行和善行,然后据此进行惩戒或奖赏,铁面无私、手段强硬。每当凡人遇难,则暗中解救。这让人不得不感叹花木兰的能者多劳,不仅可以替父从军、英勇杀敌,还能做判官,惩戒人间。
根据这位发现经书的收藏家的考证,黄陂原属于黄州,民国时期这里有一个出名的道长,名叫刘理忠。他是全真教一个派别的掌门,山上的数十座道观基本上都是由他募捐修建的。木兰殿为火灾所毁之后,也经由他的主持才得以重建。收藏家认为,这本记载木兰后续故事的经书极有可能与刘道长有关。因为在此之前,本地人信奉花木兰的并不多,木兰山的信众多从各地赶来,因此民间有木兰神应远不应近的说法。刘道长极有可能为了在本地传播木兰文化,所以主持刊印或者是亲自主笔写了这本经书。当然,这只是根据刘道长的生平和功绩进行的猜测,并无足证。
在木兰文化的研究方面,有一位比这位收藏家更权威的人物,他就是叶蔚璋。叶先生收藏有三千余件有关木兰的藏品,被省文化厅命名为该文化的传承人。他初见这册经书的时候也颇为惊讶,说这是一件流传在民间的孤本,具有极其珍贵的收藏价值和研究价值,而且填补了本地的木兰传说的空白。经其研究发现,这本经书的内容主要取自清代的《木兰奇女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些细节上的改编。
网络配图
例如,木兰父亲名字的差异,还有木兰有无兄长这一说法上的差异。另外,这本经书最重要的改编就是给木兰安上了神仙的头衔,使其有一个民间的传奇女子变为了大显神通的真仙。这也说明了花木兰这一文学形象在人们心中的崇高地位。叶先生认为,这本经书的出版目的就是为了教化民众,引导民众去恶向善。花木兰身为人时忠孝两全,以柔弱的肩膀担负起家国众人,这是值得全民效仿的典型人物。而其成仙之后更是扶弱济贫,为匡扶人间正道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并且,花木兰还负责惩恶,这无疑对当地的民众是一个警醒,这样一位铁面无私的将星在身边监视着自己,谁还有胆子去作恶呢?
这本道经于现在看来可能只是一种文化的补充部分,但在当时,却是传播道教教义、感化民众的重要手段。经书的被发现,不仅意味着文化传承上的喜事,也可以对黄陂地区的宗教发展研究做一个重要的补充。这正是,一本经书,两方好处,木兰成仙,壮我华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