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君,名嫱,湖北省兴山县人,史书记载虽少,却在民间流传着她许许多多的故事。自古汉匈和亲的人不少,可独独昭君出塞的故事代代相传,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上至帝王将相,达官显贵,下至文人墨客,平民百姓,都曾为其浩叹不已。
网络配图
汉朝到了中期汉宣帝时代又强盛了一个时期。那时北方的匈奴由于内部相互争斗,攻战不休,结果越来越衰落,最后分裂为五个单于势力。其中有一个单于,名叫呼韩邪,一直和汉朝交好。公元前54年呼韩邪单于被哥哥致支单于打败,呼韩邪单于为得到汉朝支持,来到长安朝见汉宣帝。汉宣帝送他许多粮食,并派一万骑兵护送他到了漠南,在西汉的支持下,很快控制了匈奴全境。汉宣帝死后,元帝即位,呼韩邪单于于公元前33年再次亲自到长安,要求同汉朝和亲,永结之好,元帝同意了,决定挑选一个宫女当公主嫁给呼韩邪单于。
后宫里有很多从民间选来的宫女,整天被关在皇宫里,很想出宫,但却不愿意嫁到匈奴去。管事的大臣很着急。这时,有一个宫女毅然决然的表示愿意去匈奴和亲,她就是昭君王嫱,长得十分美丽,又很有见识。管事的大臣听到王昭君肯去,急忙上报元帝。元帝就吩咐大臣选择吉日,让呼韩邪和昭君在长安成了亲。单于得到了这样年轻美丽的妻子,高兴+激动。临回匈奴前,王昭君向汉元帝告别的时候,汉元帝看到她又美丽又端庄,可爱极了,很想将她留下,但为时已晚,不能言而无信。
网络配图
有说元帝回宫后,越想越懊恼,自己后宫有这样的美女,怎么会没发现呢?他叫人从宫女的画像中再拿出昭君的像来看,才知道画像上的昭君远不如本人可爱。为什么会画成这样呢?原来宫女进宫时,一般都不是由皇帝直接挑选,而是由画工画了像,送给皇帝看,来决定是否入选。当时的画工给宫女画像,宫女们要送给他礼物,这样他就会把人画得很美。昭君厌恶贪污勒索的行为,不愿送礼物,所以画工就没把王昭君的美貌如实地画出来。为此,元帝极为恼怒,惩办了画工。王昭君在汉朝和匈奴官员的护送下,骑着马,离开了长安。她冒着塞外刺骨的寒风,千里迢迢地来到匈奴地域,做了呼韩邪单于的妻子。
昭君慢慢地习惯了匈奴的生活,和匈奴人相处得很好。她一面劝单于不要打仗,一面把中原的文化传给匈奴,使匈奴和汉朝边境烽烟熄灭了半个多世纪。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因此后世许多人认为她的功绩并不亚于汉朝的名将卫青、霍去病。昭君死后葬在匈奴人控制的大黑河的南岸,依傍着大青山和黄河,其实传说中昭君墓共有十几座,并奉为神仙。可见塞外人民对她的仰慕之情。
据说这十几座昭君墓中,坐落在呼和浩特市南郊的那座影响最大,该墓高33米,占地20多亩,是一座人工筑造的大土丘。入秋以后塞外草色枯黄,惟昭君墓上草色一片青葱,后人称之为“青冢”,呼和浩特的蒙古语意思是青色的城,大概就是因青冢而得名。而“青冢拥黛”也成为呼和浩特市的八景之一。
在蒙古人民的心中,王昭君已经不是一个人物,而是一个象征,一个民族团结的象征,昭君墓也不是一个坟墓,而是一个民族纪念塔。
网络配图
塞外烽烟边关漫,清水芙蓉身朔漠。
数代无戈休养息,娥眉功追汉卫霍。
形容生光惹王醉,美誉遐迩千古泊。
昭君墓所不作墓,座座民族纪念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