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男人,最忌讳的一件事,就是被人说窝囊。不信听这句常点炮的话:你这么窝囊,还是不是个男人。比如中国古代几位男人,一辈子磕磕碰碰,经常窝囊表现,被吐槽不是男人的次数,拿箩筐装都装不过来,常年供围观群众喜闻乐见。但真以为他们窝囊?那就是拿生命开玩笑了!就是这几位窝囊男人,只要踏上你死我活的战场,披甲执锐站在前方,对面多凶残的敌人,都吓得打哆嗦甚至掉头跑——这都是华夏民族历史上,多次浴血卫国的铁骨英雄。他们的故事里,除了各种壮怀激烈,更有一个简单道理:做男人,怎样才叫不窝囊?不信?那就瞧瞧!
一、高调窝囊,低调一击
第一个要说的窝囊男人,就是唐朝名将,西平郡王李晟。在山河破碎的南宋年间,大唐名将李晟这个名字,叫一干痛心国难的南宋爱国诗人们,念叨起来就眼热,不信就听陆游的热烈呼唤:犹当出作李西平,手枭逆贼清旧京。只要李晟穿越到大宋来,妥妥吊打金兵光复山河!但在南宋被热烈盼望的李晟,放在他生活的唐代,却更有个出名形象:窝囊。
网络配图
补充说一句,窝囊这脾气,放在唐朝军将里,不算稀罕事,照盛唐年间吊打吐蕃的名将娄师德的话说,想要长保富贵,就得有被人吐一脸唾沫也不擦的窝囊精神。成语“唾面自干”,就是由此而来。大唐权力圈常年乱,高层动辄血雨腥风,窝囊如此,可以理解。但李晟的窝囊,却是其中独特一类:窝囊到十分高调。莫说是谦和待人,就连被人欺负了,都窝囊出大新闻来,比如宰相张延赏成日欺负他,他非但不反抗,反而没黑没白哭,哭的出门眼红通通,见人就嚷受不了了,要出家当和尚。可对把他欺负惨的张延赏呢?连句重话都不敢说,还求着要和人家结亲家,对方还不搭理。就这么窝囊到热脸贴冷屁股。而且上了战场,依然也常这风格,著名的泾原兵变,唐德宗都被打出长安,就剩李晟一支孤军,对着叛军李怀光部,如此正显英雄本色的时刻,李晟却颠颠给李怀光送钱,外带一顿拍马屁:我这点兵马哪够您塞牙缝的,您加把劲继续打,别打我就行!堂堂西平郡王,后世景仰的战将,真个这么窝囊?看看他年轻时候的成名作就知道:盛唐天宝年间,十八岁的李晟,还是唐军里一个基层小官,有次恶战吐蕃,吐蕃人据险死守,唐军主帅急的跳脚,李晟默默上前,找好潜伏位置弯弓搭箭,一下射杀吐蕃主帅。如此一箭成名的人物,会真窝囊?
这道理,就和射箭狙杀一样,除了下手要狠,还得找好潜伏位置,把对手诱到绝佳位置。李晟靠什么?就靠这窝囊!比如欺负李晟的张延赏,别看李晟没反抗,消息传开,张延赏就成了众矢之的,被群臣一顿围攻,狼狈丢官而去。但这还算轻的,换到叛贼李希烈身上,因为李晟的窝囊,错过了消灭李晟的最佳时机,结果被李晟翻过手来,就是一顿快速打击,仓皇卷铺盖跑路。一场险些提前要了唐朝命的叛乱,就这样被李晟以电光火石风格,快速救了回来。其实看他一辈子的仗,都是这样的电光火石:先高调窝囊,窝囊得对手迷迷糊糊上套,然后抓住宝贵机会,用尽全力一击,一下就将对手击垮。平定叛乱如此,对上大唐最头痛的强敌吐蕃也如此,典型大渡河之战,先是高调慢腾腾行军,唬的吐蕃以为来了窝囊废,却突然一个加速度,一下把十万吐蕃军打崩溃,换得“勇过霍将军(霍去病)”的赫赫威名。窝囊?就是这位大唐战将,一生低调华丽的战术风格里,必杀的技术!
二、哪里窝囊,哪里找回
第二个要说的窝囊男人,就是北宋将军刘昌祚。在名将荟萃的北宋年间,刘昌祚的名号,曾响亮的连宋神宗都早早知道。就凭一个独家本事——武勇!出身军事世家,父亲又是当年定川血战里为国捐躯的烈士刘贺,这般家风传承,也叫刘昌祚练出了好武艺,在宋神宗亲自主持的武将考试里,骑射兵器全是第一,上了战场更证明,绝对不是花架子,曾经中了西夏军优势兵力埋伏,却一顿狠打,不但反败为胜,还亲手打死了西夏主帅。甚至以很多南宋人的话说:岳飞横空出世前,他就是宋朝武将武力最强者!可就是这位武力强人,常年在北宋军界的日子,就可以用一个成语形容:窝囊透顶!
大宋军事毛病,后人常说重文轻武,其实放在刘昌祚生活的年代里,武将论资排辈才是真要命,打的再好也不如生的好,自己累死累活,上面一群名门子弟瞎指挥,遇事更随手甩锅。对这类事,刘昌祚心态极好,他父亲阵亡在宋夏战争,自己一辈子最大愿望,就是痛击西夏,所以多年来送死的仗拼命去,黑锅默默背,成了有名的战将兼窝囊废。好在老实人不吃亏,到了宋神宗元丰年间,刘昌祚也总算升到了泾源路副都指挥,参加了著名的宋神宗五路伐夏战役,这位战场强人,进了西夏境内就撒了欢,一路势如破竹,连西夏国相梁乙埋都被他打的全军覆没,眼看就要一举端了西夏国都灵州,却是一口大黑锅又甩来:主帅高遵裕。
网络配图
这位高遵裕,来头可不一般,大宋开国名将高琼的亲孙子,品德更是孙子,一看刘昌祚要立大功,立刻眼睛通红:哪能便宜这窝囊废?赶紧下令叫刘昌祚停止攻城,然后又百般找茬刁难,竟把战场上横扫的刘昌祚,气得在军营里一病不起。战机也稍纵即逝,被西夏名将仁多零丁一顿反扑,险些就全军覆没。北宋这次眼看要打通丝绸之路的西征,就被他活活败没。完后又轻松甩锅,把罪责全扣刘昌祚脑袋上,可怜刘昌祚刚从病床爬起来,就给贬了官。如此冤枉,照着很多宋朝笔记说,好些刘昌祚的部下都不平,但刘昌祚,却是窝囊依旧,默默就去延州上任了。之后的三年时间里,这个昔日大宋强人,似乎就销声匿迹,但元丰七年,一个爆炸消息,再度震惊了大宋西线。
宋夏安远镇血战,已是泾源总管的刘昌祚再度出击,默默窝囊的几年里,他再度练出了强悍的队伍,灌输一往无前的意志,一场硬碰硬大战,阵斩西夏大将仁多零丁,这个灵州战役打败宋军的西夏名将,多次侵扰大宋边境的死仇,就这样栽在刘昌祚手里。哪里跌倒,哪里爬起,就是一个“窝囊”的男人,以他简单的信念,痛苦的隐忍,做出的最好回答!
三、无奈的窝囊
第三个窝囊男人,就是明朝万历年间的军事强人郑洛。生活中吵架,常有一句怼人的话:难道这地方是你家开的?可放在打仗这事,拿这话怼郑洛,真是怼不动:他的祖父郑隆,父亲郑显,外带他自己,三代都做过大明朝的兵部尚书。堪称国防世家!但您要以为,官三代郑洛,是靠拼爷爷拼爹起家?那就大错特错。他出生的时候,父亲已经亡故,家族辉煌也已凋败,真个是靠自己勤奋努力,一步步走进仕途。而且不但自强,性格也叫强。做推官的时候,就敢严打豪强,做御史的时候,正是奸臣严嵩专权的年代,逮住严嵩的心腹鄢懋卿一顿狠咬。后来转攻军务,在边境做过封疆大吏,多次死磕鞑靼兵,长期出名强人。这样的强人,会窝囊?万历十八年,一件大事发生时,他就真窝囊了:河洮之变。
网络配图
河洮之变,史料上说的少,但意义极其大,明朝册封的鞑靼“顺义王”扯立克,悍然发动叛乱,在河洮地区突袭明军,杀死明军副总兵李联芳,整个青海甘肃地区,顿时动乱大起,大明朝堂也炸了锅,群臣们喊打声不停,但多年出名的强人郑洛,却站出来唱了反调:不能打!为什么不能?第一这绝不是小仗,扯立克身为顺义王,在鞑靼树大根深,一旦开战,就会牵扯大批蒙古部落。第二扯立克的野心,绝不止是抢东西,而是河西五郡,一旦叫他得逞,大明西边就是大患。所以着急火火开打,正是撞进他的套路。这道理,长期经略边疆的郑洛知道,可他说出来,那就毁了形象,立刻被群臣当靶子围攻,言官们的奏折扑天砸来,主题就一个:骂他窝囊!但万历皇帝这次总算明白,所以顶着扑天骂声,郑洛临危受命为西北经略,整个大明西部边陲一肩挑,到任后就继续窝囊,明明鞑靼军还在烧杀强掠,他却大把撒钱送礼,拉拢各个鞑靼部落,这下朝里的言官们更炸了,骂声一天天响,连郑洛养寇自重之类的话都说出来,十分压力山大!
可就是以这窝囊办法,效果却立竿见影,被扯立克聚集起来的鞑靼各部,叫郑洛一顿窝囊表现,拆成一团散沙,拆过了就容易打了,接着果断出击,痛打各路作乱部落,一气连连得胜,把野心勃勃的扯立克彻底打服,灰溜溜向明朝低头。一场大乱,就此平息!这事意义多大?如果照着朝中一群官员咋呼,被扯立克牵着鼻子走,后果比努尔哈赤建立后金还严重。再看看明朝当时,也正因为郑洛正确应对,所以明朝才能腾出一只手,伸到朝鲜去揍日本。窝囊办法,给明朝办了大事!可郑洛这口“窝囊锅”,却是到底没摘掉,平定了青海回京,没想到京城里的言官,还是骂声一片,气得郑洛辞了官,从此回家欢度晚年。一个缺乏理性判断的王朝,容不下郑洛这样的窝囊男,待到下次大乱起来,就已无人可为国分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