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这个人不是一般的名人。当年,慈禧姓叶赫那拉氏,以秀女身份被选入宫并得到了咸丰皇帝的宠幸,生下了皇子载淳(同治皇帝),咸丰帝病死于热河之时,任命了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户部尚书肃顺等八人为"赞襄政务王大臣"辅佐朝政,年号"祺祥"。
自此开始了她的奢华糜烂的舌尖生活。
据记载,她每顿正餐用的肴馔,要摆出一百零八道,品种常在百种之上,冷热大菜,烧烤炉食,各种小吃,应有尽有。而且其中一个大盘要作出“万寿无疆”的字样。有人统计,慈禧每顿饭需要耗费白银一百多两。折合成小米,可够一万五千个农民吃一顿饱饭。
网络配图
她一声传膳,大小太监列队恭候,几百人之多的小太监每人把自己的膳食盒搭在右肩上,管膳太监和首领太监领着这些小太监依次而入,再由内侍太监把菜食放在膳桌上。这时总管太监李莲英用银筷子试尝,他认为安全可靠后才请皇太后用膳。
肴馔上席后,慈禧要过目一番,满意的留下,不想吃的即刻辙下。当然,慈禧吃不了这么多,至多不过三四品,余下的那些,或即弃去,或女官、宫女和那些上级的太监们依次享用。
曾在慈禧身边任职人女官德龄,在她所著的《御香缥缈录》一书中,写道"……皇太后除掉这两次正餐之外,还有两次小吃,即称小吃,皇太后总是不过分随便的。每次小吃,至少也有二十碗菜,平常总是在四五十碗左右。"
在慈禧太后爱吃的菜品中,有一个菜叫“酿豆芽”。这道菜做起来非常费功夫,必须挑选挺直肥大的豆芽,先用手将头尾掐去,只留中段,再用细铜丝将豆芽挖空,然后再将事先用鸡肉或其它佐料调好的馅塞进去,上锅蒸熟。就这一个菜,十个人做一天也够忙累的。
网络配图
在她爱吃的面食里有一种"小窝头"。其主要原料有栗子粉、小米面、豆粉、糜子面和玉米面,再加桂花、白糖和枣泥,精心做成如同拇指般大小的窝头。膳房制作的食品花样繁多,能制点心四百多种,菜品四千样,各种上等高级食品如燕窝、鱼翅、熊掌等应有尽有。
有一位叫谢二的名厨师,是一位首领太监的弟弟,因烧麦做得好,被传入宫中效力。他做的烧麦皮薄如纸,馅美可口,特别受到“老佛爷”赏识。有一次慈禧太后去东陵祭祀,谢二没有随驾,到了东陵慈禧太后要吃烧麦,吃完后感到味道不对,问是什么缘故,手下人说谢二没随驾,是刘大做的,结果一怒之下,打了刘大四十大板,并立即传旨命谢二火速赶到了东陵。
慈禧60大寿,寿日前月余,仅事前江西烧造的绘有"万寿无疆"字样和吉祥喜庆图案的各种釉彩碗、碟、盘等瓷器,就达两万九千一百七十余件。整个庆典耗费白银近一千万两,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
慈禧临朝期间,当时给皇帝做饭的地方叫做御膳房,御膳房分为五局,分别是荤局、素局、饭局、挂炉局和点心局,每一局都有一个局长,规模非常庞大。当时,慈禧还不能称为皇帝,不能使用御膳房,热爱美食讲究排场的她另辟了一个私厨,叫西膳房,规格远远超过了御膳房,不仅能制作4000余种菜肴,还能做400余种点心。
而当时的光绪帝,作为名义上的统治者,他的正餐与慈禧一样有100道,但却只能吃靠近自己的那小部分,还颇为粗糙。被软禁在瀛台时,靠近他手边的菜肴更是仅剩些生冷干燥的“黑暗料理”,而远处餐桌上为了充数的菜肴,则由于从不更换早已腐坏了……
网络配图
你以为光绪只是一个特例,看看这些皇帝就知道其他人也很悲催。
同治6岁即位时,虽然年幼,但御膳按照皇帝份额供给。只是这些御膳都给他身边的一名御前太监张文亮"替吃"了。张深得慈禧的喜爱。张文亮吃毕,就替皇帝到母后皇太后慈安、圣母皇太后慈禧面前去谢恩。
御膳都让太监吃了,皇帝自己吃什么呢?同治帝一日两膳吃两宫皇太后赐给的食品:小米粥、豆沫粥、糙米粥、羊肉丝疙瘩汤、甜浆粥、柳叶汤、面片汤、豆腐片汤等。正长身体的孩子光喝汤怎么捱得住呢?所以史料记载,同治曾经跑到太监那里去偷东西吃,被太监抓到,东西也被抢回去扔掉了。同治的死,和他的营养不良有着直接的关系。
道光在位期间,吏治败坏、军备废弛,白银外流,清宫内财政支绌,道光帝不得不节衣缩食地维持皇室的日常生活。他的饮食生活在清朝诸帝中是最简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