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朝稳定以后,有一天,太祖皇帝朱无璋突然心血来潮,就把刘伯温宣到宫里来,主要想问一问关于大明江山将来的事情。
待刘伯温行礼完毕,皇帝就把自己的意思说明了一下
网络配图
刘伯温听完以后,就说:明朝统治的时间会很久远,皇上多子多孙,明日之事又何必今日忧呢?
皇帝听刘伯温这么说以后,就明确表示:天下当然不是一个人的天下,总有创造历史的人,但是,你说说又有什么关系咧?
刘答道:泄露天机这事,我倒是不怕,但是事关大明朝的命运,若皇上不怪罪于臣,臣才敢直言。
随后,朱元璋就赐他免死金牌。
然后问他道,大明朝的将来,谁将会取而代之。
刘伯温道:“树上挂曲尺,遇顺则止。至此天下未已”
网络配图
不过,对于这句中有四个字,朱元璋听清楚了,“遇顺而止”。
朱元璋在后半生的生活里,翻覆思索,费尽心思,也没有弄清楚,这到底指的是什么。
到了明朝两百多年后时:
崇祯十六年,李自成在襄阳称“大顺王”并迅速占领陕西省,在崇祯十七年,李自成在西安称帝,国号“大顺”,以一个农民起义的领秀之姿,准备横扫整个大明江山。
其实,在此时,远在关外的大清朝,对大明朝也是虎视眈眈,崇祯十六年时,皇太极病逝,他的第九子福临继位,是为顺治帝。
网络配图
决战在崇祉十七年,三月,李自成攻进北京,崇祯自杀于煤山,本来闯王可以享受胜利果实,可惜,明朝还有一个吴三桂。清朝抓住了这个黄金机会,与吴三桂建立了伙伴的关系,顺治帝带领大军,打进了北京城。李自成兵败逃走。最后被杀。顺治帝带领着清朝走进了紫禁成,开始了它的统治。
那么“遇顺而止”,原来,早在明朝初期,刘伯温就预测到顺治的出场,一个名字可就定下了江山呀!虽然不知皇太极与李自成是否得知,当初刘伯温的预言,但是历史总是在转角处,衍生出各种巧合。可能,也就是这一点,才能让人不断进入其中,凭着各微小的线索,探秘各朝代的历史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