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古装影视剧中,我们经常能看到有关东厂的场景,可以说在古装剧种,东厂是出镜率最高的机构了。那么,历史上真实的东厂又是怎样的呢?
网络配图
1.东厂的设立背景
1402年6月,朱棣率“靖难”大军攻入南京,建文帝下落不明,不久后朱棣正式登基称帝,改年号为永乐。燕王朱棣是通过靖难起事夺取皇位,以武力非法夺取了建文帝政权,社会上流言四起。为此朱棣任用亲信纪纲统领锦衣卫,以加强对社会舆论的监督。但纪纲横行霸道,肆无忌惮,渐渐脱离朱棣的掌控,竟欲篡权谋反。
1420年12月,朱棣经过再三思量,决定打破朱元璋定下的祖制,设立“东缉事厂”,专门负责从事“缉访谋逆、妖言、大奸恶”,同时他任命所宠信的宦官担任首领,直接向自己报告,同时朱棣还有让其监视锦衣卫的意图。“东缉事厂”因位于皇宫的东华门外(一说东安门北),故简称为东厂,时至今日北京仍有一条东厂胡同,据说就是当年东厂的旧址所在。
2.东厂的机构设置
东厂设掌印太监一员,为最高长官,全称职衔为:钦差总督东厂官校办事太监,简称为提督东厂,部属尊称其为“督主”或“厂公”。东厂初设时提督东厂之职由司礼监掌印太监(部属尊称为“宗主”)兼任,后因事务繁杂,改由司礼监秉笔太监中位居第二、第三者担任。此外东厂还有掌班、领班、司房等职务,人员不定。
网络配图
东厂的掌刑官并不是太监,而是用锦衣卫的千户、百户担任。其中有掌刑千户一人,理刑百户一人,也称之贴刑官。至于那些“基层办案人员”,也全部来自锦衣卫,“轻黠獧巧者乃拨充之”。役长也叫“档头”,“帽上锐,衣青素衤旋褶,系小绦,白皮靴”,专门负责侦查。档头手下有“番子”数人,专门从事抓捕、拷问。
3.东厂的历史演变
朱棣于1420年设立东厂,但东厂在当时并未十分放肆,甚至权势一度不如锦衣卫。到了明宪宗时,设立西厂,由太监汪直统领,西厂(关于西厂、锦衣卫,纵横五千年的小编甜心即可会在以后做介绍)后来居上,权势反倒完全压倒尚铭提督的东厂。明孝宗即位之初,员外郎张伦请求废东厂,但明孝宗未予理睬。虽然如此,但明孝宗为君仁厚,厂卫无敢横行,“司厂者罗祥、杨鹏,奉职而已”。正德元年,以刘瑾为首的“八虎”专权乱政,刘瑾命人杀死东厂太监王岳,命丘聚代之,又设西厂以命谷大用。他们广派侦查人员,东厂的侦缉范围甚至扩大到了全国,连“远州僻壤,见鲜衣怒马作京师语者,转相避匿”。东厂番子在京城活动,谋取私利,他们常常罗织罪名,诬赖良民,之后就屈打成招,趁机敲诈勒索。朝廷官员也遭到迫害,“御史柴文显、汪澄以微罪至凌迟,官吏军民非法死者数千”。此时的东厂才“威名远震”。
网络配图
嘉靖年间,由于“世宗驭中官严,不敢恣,厂权不及卫使陆炳远矣”。万历年间,虽然万历帝派遣太监作为矿监税使,为害地方,但提督东厂的太监都比较老实,“东厂张诚、孙暹、陈矩皆恬静”,以至于东厂的狱中都生出了青草。陈矩因负责“妖书狱”时,秉公处理,没有大肆株滥,甚至得到了士大夫阶层的一致称赞。此后大明王朝日暮西山,而东厂也迎来了它最为“辉煌”的阶段。天启年间,魏忠贤以司礼监秉笔的身份,执掌东厂。魏忠贤利用东厂屡兴冤狱,不断陷害、诬杀正直大臣。魏忠贤党徒拷掠杨涟、左光斗等官员,用尽酷刑,将其致死于狱中。此外魏忠贤还加强对民间的监督。据文献记载,一天晚上有四个人在密室饮酒,一人酒酣,谩骂魏忠贤,其他三人噤若寒蝉,不敢出声。还没骂完,东厂的番人便将四人带至魏忠贤的府邸,骂魏忠贤者当场被凌迟处死,其他三人被赐予金钱,但那三人者早已被吓得魄不附体。
崇祯帝即位后,立即将魏忠贤处置,但他并未将东厂废除,反而任命“王体乾、王永祚、郑之惠、李承芳、曹化淳、王德化、王之心、王化民、齐本正等相继领厂事,告密之风未尝息也”。1642年御史杨仁上疏建议废除东厂,崇祯帝依旧没有采纳,反而为东厂辩护。1644年3月备受崇祯帝信赖的太监打开彰义门,北京城陷落,崇祯帝自缢,大明王朝灭亡,而建立224年的东厂也宣告灭亡。东厂原本是皇帝为巩固皇权所建立的特务机构,但却最终成为宦官专权的工具。
东厂的神秘,会让人觉得恐怖,像是地狱般。这里有神秘莫测的太监,武功高强的千户,无处不在的眼线,他们陷害忠良、助纣为虐,东厂往往成为邪恶、恐怖的代名词。然而,更加讽刺的是,在东厂大堂内悬挂着岳飞的画像,提醒着东厂的缇骑办案毋枉毋纵,而且堂前还竖立着一座“百世流芳”的牌坊,是不是觉得可笑之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