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得到唐高宗李治的宠幸后,为他生了一个胖小子和可爱的小姑娘,可惜造化弄人,小女孩刚满月,忽然就死了,在调查死因的时候,王皇后成了嫌疑人,因为最后一个探望小公主的,正是王氏。在是否废除皇后之位的讨论中,政事堂六位成员,四票赞成,两票弃权,元老派占据绝对的优势,王氏得到来自朝堂的支持,但后宫已经没有了她的容身之地,第二年,再次爆发整蛊案。这一次,皇帝得到了寒门士子最大的支持,其中比较特出的,包括李义府、许敬宗等人,这帮人有文化、有才学,却因为没有深厚的背景,被排斥在政事堂之外。
网络配图
唐高宗李治,赢了,如愿以偿,将王氏和萧氏贬入冷宫,武则天顺利成为皇后,儿子李弘则成了太子。
唐朝官吏们,至高无上的圣地,政事堂,迎来新一轮的改革,褚遂良成为第一个牺牲品,贬官罢爵,最后客死异乡,今天的故事,就是关于这位书法家里职位最高的宰相。
褚遂良,字登善,祖籍在河南禹州,能和长孙无忌走到一起,家族背景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属于南朝的著名家族,是东晋时期,第一批进入江东的豪门,其中爷爷叫褚玠(读 jie),官拜太子庶子、中书侍郎。
褚氏家族书香门第的传统,从褚玠开始正式确立,读了很多书,因为名气大,被推荐进入公务员系统,先后担任法曹、记室,通直散骑常侍,直至太子庶子、中书侍郎。
褚玠是在南朝陈国当的官,到了褚遂良的老爹褚亮时期,社会就动荡了,公元589年,杨坚兼并陈国,完成统一大业,随后褚亮跳槽,给杨坚打工,担任太常博士。
在隋朝当官,撇不开的一个人物,就是杨素,因为他官做的大,而且也是第一批打入江东的隋朝官吏,所以褚亮和杨素的关系不错,时间久了,和杨素的长子杨玄感,也就有往来。
杨广成为皇帝后,因为杨玄感叛乱,褚亮受到牵连,被贬到了西海郡,位置大概在青海湖一带,同行的,就有褚亮的儿子褚遂良。
在这里,褚遂良迎来了自己的第二个老板,大业十三年,金城府校尉薛举武装起义,随后占领整个甘肃,在兰州称帝,褚亮和褚遂良同时进入薛举的临时朝廷,官职分别是黄门侍郎和通事舍人,都算是皇帝的秘书。
公元618年,薛举和李世民开仗,薛举暴毙,随后李世民打败薛举的儿子薛仁杲,收编了薛举的幕府,包括褚亮和褚遂良,都成为秦王府的人。当时的褚氏父子,肯定是以老爹褚亮为主,作为军事参谋,陪在李世民身边,到了贞观元年,褚亮官拜弘文馆学士,贞观九年,通直散骑常侍,贞观十六年,成为李世民旗下,和杜如晦、房玄龄齐名的十八学士。褚亮是文人,从小的名气就很大,关于他,还有个小故事,据说18岁那年,就已经名满江湖,找南朝陈国的尚书仆射徐陵,斗诗,徐陵是成名的江湖人物,在南朝文坛,地位很高。两人文学切磋的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此后褚亮名气大盛,陈后主单独召见了他,赐官尚书殿中侍郎。
网络配图
在李世民手下,褚遂良其实没得到重用,是高级私塾弘文馆的行政主管,褚亮呢,也没空教他,不过给他介绍了俩好老师:欧阳询与虞世南。
欧阳询是南梁征南大将军欧阳頠(读 wei)的孙子,但是在唐朝,欧阳询最出名的,是他的书法,和褚氏父子一样,欧阳询也是从南朝进入隋唐的老臣,不过遭遇却比他们坎坷的多。
欧阳询的老爹叫欧阳纥,二十岁从军,拥有十九个区的军事指挥权,后来被皇帝猜忌,在广州起兵反叛,失败后全家被杀,只有年纪最小的欧阳询逃了出来,此后进入隋朝。
在杨广时期,作为太常博士跟在皇帝身边,后来被宇文化及俘虏、还跟过窦建德几年,因为和李渊交情不错,进入李唐王朝。
欧阳询对于书法,有一套自己的理论,如果喜欢书法,可以看看他的《传授诀》、《用笔论》、《八诀》和《三十六法》。
另一位重要人物,虞世南,也是南朝人,是南朝陈国太子中庶子虞荔的儿子,隋朝书法家虞世基的亲弟弟,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虞世南和欧阳询,都是老相识,杨广从洛阳出来,就一直带着他俩,进入江都,本来还想利用他们的家族影响力,在南朝开创一番事业,没想到,倒在了宇文化及的屠刀之下,后来辗转进入李唐。
虞世南的书法,继承的是王羲之、王献之的传统,是李世民的御用书法家,谈经论史。
贞观十二年,虞世南去世后,魏征将褚遂良推荐给了李世民,负责掌管皇帝的文书,其实就是老李的家庭老师。
直到贞观十八年,褚遂良官拜黄门侍郎,作为中央干部,开始参与朝政,有发言权了。
在皇帝身边,当老师这么多年,李世民也不能亏待了他,成为黄门侍郎不久,就派他巡游全国,替皇帝考核所有官吏。这是一个相当了不起的差事,把所有官吏,都认了个遍,此后这些官员,谁还不认识褚老大,甚至有些就成了亲信,可惜这个差事没多久,老爹褚亮去世,只能丁忧回家,守孝去了。贞观二十二年,也就是公元648年,褚遂良再次出山,九月,被任命为中书令,就是中书省的老大,位列宰相高位。道了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李世民去世前,任命的顾命大臣,就只有长孙无忌和褚遂良,此后唐高宗李治继位,褚遂良被封为河南县公。但是褚遂良的仕途,到这,还是不够平坦,为了保证皇帝对政事堂的主导权,李治将自己人于志宁、张行成、高季辅,封为宰相,同期的,还有德高望重的李绩以及长孙无忌,褚遂良成为牺牲品,被贬为同州刺史。
网络配图
同州,在陕西,也就是现在的大荔县,封的够远。
在唐太宗去世前夕,关于大臣的任命,李世民还留了一手,教给儿子李治,贞观二十三年五月,李世民随便找了一个借口,就把李绩,贬到了叠州,做刺史去了。
叠州,在甘肃境内,够远,也是远离中央。
李世民在病床上,是这么和儿子李治说的:李绩这个人,智商和能力,都是一等一的人才,但是他和太子的交集不多,而且手握兵权,不安全。
现在把他贬到边境,如果他拖延,不想走,立马就给杀了,如果很爽快的去上任呢,等你成为皇帝后,亲自把他迎回来,委以重任。
后来的事,很清楚了,李治一上台,就任命李绩为特进,洛州刺史,留守洛阳。
三年后,也就是永徽三年,李治的长子李忠,被封为太子,为了教导太子,在柳奭的建议下,褚遂良回到中央,成为太子老师的同时,官拜官拜吏部尚书、光禄大夫。
第二年,也就是永徽四年,褚遂良再接再厉,又上了一个台阶,官拜尚书右仆射,成为百官之首,进入政事堂。
永徽四年现在看来,发生了很多事,有谋反案,有大臣去世,但是总体来看,元老派控制了整个文官集团,褚遂良、韩瑗、来济、长孙无忌,其实还有王皇后的舅舅柳奭。
永徽五年,武则天的女儿安定公主去世,因为王皇后的原因,柳奭第一个倒台,中书令没有了,接了褚遂良的班,成为吏部尚书。永徽六年,随着李义府等人的崛起,在最后一次政事堂会议上,褚遂良话说的太重,被贬到了潭州,也就是现在的湖南一带,担任都督,李忠的太子之位没了,柳奭呢,吏部尚书更没了指望,没贬到了遂州,四川遂宁一带。褚遂良走了,空缺由李义府接任,老李成了中书令,太子老师。说到太子老师,李义府也想起了远走的褚遂良,随后,老褚再次南迁,从湖南搬到了广西桂州,最后在越南境内,安家。
网络配图
当时这些地方,没什么人,一个字,穷,生活很成问题,老褚已经是个六十一岁的老人了,回想曾经的辉煌岁月,他拿起笔,给唐高宗写了最后一封求情信。
这封信,回顾了自己跟随唐高宗、唐太宗两代,鞍前马后,回顾了李承乾被废后,褚遂良劝唐太宗立李治为太子的良苦用心。
唐高宗看到这封信,也很有感触,皇帝也是人,谁会没有感情呢,李治很想把那个倔强的老头,迎回长安,好好的安度晚年,但是如果那么做了,那就意味着,皇帝承认自己做错了,好不容易得到的权力,将再一次被大臣们收回去。
显庆四年,在孤独和寂寞中,诸遂良去世了,留给我们的,只有《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等墨宝,如果你也喜欢毛笔字,或许可以找几张字帖,临摹一下,也算对这位老臣的一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