冤案主角:孔融(公元153年~208年),东汉文学家,“建安七子”之首,是孔子的二十世孙。少有异才,勤奋好学。汉献帝即位后曾任北海相等职,在任期间,修城邑,立学校,举贤才,宣扬儒术,时称孔北海。但因抨议时政,言辞激烈,触怒曹操,被曹操杀害,株连全家。
冤案特点:身为孔子后人,孔融恃才傲物,言辞得罪当权者曹操,被曹操嫉恨杀害,成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因言获罪的又一悲剧。
少有异才,大缺实干
网络配图
《三字经》中说:“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孔融让梨的故事流传千古,是每一个中国人孩提时期学习的榜样。据说,孔融10岁时随父亲来到首都洛阳。当时,河南尹李膺名声极大,许多人想见李膺。但是,他“不妄接宾客”,非当世名人和亲友不见。10岁的孔融却偏要见见李膺,李膺请他进来后问道:“你的祖父或父亲与我有交情吗?”孔融答道:“我的祖先孔子与您的祖先李老君(古代哲学家老子)是师友,因此,我与您有世代交情。”在座的人听了,无不惊叹他小小年纪竟如此聪慧,是个“异童”。
成年后的孔融成为东汉末年一代名儒,文章写得漂亮,亦擅诗歌。魏文帝曹丕十分欣赏孔融的文辞,在孔融死后还悬赏征募他的文章,把他与王粲、陈琳、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六位文学家并称为“建安七子”。孔融的文章以议论为主,多针对时政直抒己见,颇露锋芒,个性鲜明。但是,在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之际,身为儒士的孔融虽有济危靖难、匡扶汉室之心,却缺乏政治见识与军事才能。在任北海相时,他曾多次被黄巾起义军和袁绍的人马围困,以至于“不能保障四境,弃郡而去”。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袁绍之子袁谭率兵把孔融围在青州一连数月,城内守兵只剩下百十来人,形势危在旦夕。待城被攻破之时,孔融自己逃走了,留下他的妻儿做了俘虏。
得罪曹操,全家被杀
网络配图
由于书生气太足、锋芒太露而不见容于当权者,孔融在仕途上始终不得志。
曹操当政后,孔融又常常写文章攻击嘲讽曹操。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曹操攻下邺城,其子曹丕纳袁绍儿媳甄氏为妻。孔融知道后,写信给曹操说:“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曹操不明白这是对他们父子的讥讽,还问此事出处。孔融回答道:“以今度之,想当然耳。”
曹操曾下令禁酒以节约粮食,孔融多次反对,还写了几篇《难曹公表制禁酒书》,历数古代哲王圣贤、文臣武将因酒成事、建立功业的故事。文章中还讽刺挖苦曹操说:如果酒可以亡国,非禁不可。也有因妇人失天下的,何以不禁婚姻?曹操对孔融很恼火,孔融却天天和朋友们在家喝酒,并以为杯中常有酒,就没有任何忧愁了。
比起文章,孔融的言行在当时更惊世骇俗。他时常不穿官服出行,并大放男人繁殖孩子只为满足情欲、孩子从母体里出生就如同从一个器物中出来一样,与父母并不存在特殊的恩情等违反孝道的阙词。
孔融性好饮酒,曾感慨“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吾无忧矣”。但他所交往的人大都是轻浮士人,只会饮酒作诗、高谈阔论,干不了也不想干实际的事。例如,孔融非常赏识祢衡,两人互相吹捧,把对方说成和古代圣人一样。孔融还上书给曹操,推荐祢衡并称赞他是英才卓荦,有高洁的志向。虽然祢衡读书很多,但他狂傲无比,对曹操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曹操对祢衡十分痛恨,对孔融也很生气,怀疑孔融举荐祢衡是故意侮辱自己。
网络配图
更令曹操无法忍受的是,孔融忠于汉室,主张增强汉室实权,多次在公开场合让曹操难堪,严重激怒了曹操。因当时北方形势还不稳定,而孔融的名声又太大,曹操不便对他怎样。直到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平定了北方,并着手实施统一大业的前夕,为了排除内部干扰,最终曹操以“招合徒众,欲图不轨、谤讪朝廷、违悖孝道”等罪名杀死孔融并株连其全家。
孔融被捕时,全府上下惊恐万分,而他的两个只有八九岁的儿子却镇定地像平时一样玩游戏。孔融恳求前来抓捕的官兵放过孩子。不料,两个孩子不慌不忙地说:“爸爸,您不要恳求了,他们不会放过我们的,鸟巢倾覆了,怎么可能有完整的蛋?”最终,孔融全家被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