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3年,凯瑟琳·卡尔,一位美国的业余画家描述了自个看到的慈禧的真实容貌。正如一个美国人所言:“她是一个皇帝的生母,一个皇帝的老婆,她立了一个皇帝,她还废了一个皇帝,她统治了国快到半个世纪——而所有这些都发生在一个妇人没有任何权力的国度。说她是19世纪后半叶最了起的女性,这不算是夸大吧?”
慈禧晚年喜爱为自个画肖像,曾以厚金聘外国画师进宫供役。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俄国沙皇古拉二世和皇后将一幅八英寸上色全家照,命驻华公使赠送给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当她看到拍摄画像快而便利,而且神态酷肖,效果更为真实时,摩拳擦掌的心境便日益激烈,对照相发生浓厚兴,想亲自领会一下其微妙了。
网络配图
拍摄在当时首要仍是选用玻璃版底片或干片,它的成像程序复杂,悉数照相资料均须进口,本钱贵重。如今故宫博物院内珍藏着大量当年所摄的玻璃底片和相片,其间仅慈禧一人晚年所拍照的三十余种装束、神态各异的相片就有百余张,大多系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其七旬生日前的留影,都是由清廷曾驻日、法公使三品卿衔裕庚的次子勋龄所摄。
慈禧为了照相,特传御旨在其颐和园寝宫乐寿堂前搭席棚,用布景屏风为衬,并按殿内样式布置豪华的陈设。当时颐和园内虽已有电灯,但不具备用于摄影的照明器材,为了突出主体人物式的立体形象,又不触犯慈禧所忌讳的阴阳脸,提高成相的清晰度,只有利用自然的散射光,方可使其“尊容”拍摄达到最佳效果。慈禧在照相之前,要亲自翻阅历书,选定吉日良辰。拍照时常命御用摄影师勋龄为其连续拍上几张不同姿态的宫装像,并迫不及待地命令将每张放大数幅,还要速将尚未上光的带水的样片呈奉御览。
慈禧太后对拍照禁忌的开戒来由,据史料记载是因为一些西方国家政要为加强与清朝政府的联系而讨好掌握实权的慈禧太后,曾征招画家来中国为她画像。清朝在紫禁城里曾居住过十个皇帝,自康熙、雍正、乾隆“盛世”,即有洋画师如郎世宁等人供奉内廷被破例赏予职衔顶戴,政治地位和生活待遇皆较优越。道光、咸丰年间的鸦片战争导致中西方交恶,洋画师在内廷销声匿迹。到慈禧太后“垂帘听政”,才有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美国驻华公使康格的夫人推荐美国女画家凯瑟琳·卡尔(Cathleen Carl 1858—1938)入宫画像,此后又有荷兰画家华士·胡博(Hubert Vos)于1905年入宫为慈禧画像。
网络配图
女官德邻后在美国用英文详细记录了宫内生活,揭开了慈禧秘生活的另一面。德龄的哥哥勋龄1903年成为宫中御用摄影师,专门为慈禧及官眷拍摄照片。勋龄随父居法国学习陆军,对摄影酷爱,从法国带回全套摄影器具。同年进宫充任慈禧的摄影师,1905离去。两年中,为慈禧拍摄了大量的生活照片,流传甚广。
慈禧太后是清朝最高统治者中仅有一同具有西方文明的油画肖像和拍摄相片的人,她在画像和摄影过程中的体现,公然显现了帝王的权势威严和中西文化抵触。卡尔回想在宫中遭到慈禧太后热情的上宾招待,给她留下最深形象的是慈禧在宫中的肯定威望:“其威严之容,有足使人震慑至不行方物之魔力”,“能使巨细百官俯伏于宝座之下”。
这位被慈禧称为“柯姑娘”的洋画家在宫中一住即是9个月,变成仅有得以近距离调查慈禧和我国宫殿日子的西方人士。关于这开始带着剧烈政治目的、然后被慈禧深爱的自己榜首幅油画像,慈禧格外注重地择定黄道吉日开笔和完结,清廷特派皇族代表溥伦专程护送到美国圣路易博览会陈设,借以显赫于全国。这番画像经历,也变成了我国近代社会文化的一同戏剧性“改革开放”事例。
凯瑟琳·卡尔幸运地得到慈禧的协作,一共制作了4幅慈禧太后的油画像,并近距离切入到当朝豪华的宫殿日子。跟着画像作业的发展,西方外型方式与我国传统绘画习惯不期然地势成了观念抵触。
卡尔回想道:“他们希望细部越具体越好,不想要暗影。假如只思考太后一自己的话,她很有鉴赏力,人也敞开,最终总会给我更多自由;但她也不得不恪守传统,在制作我国帝后的肖像时,传统和陈规有必要不折不扣地得到遵从才行。……当我理解我将不得不运用传统的方法来体现太后那反常吸引人的性情、将它平凡化时,我就不再对我的作业充溢开始时的那种热情了。我头疼连连,心里抵挡剧烈,花了很大的劲才安下心来做这不得不做的事。”
网络配图
这种中西文化抵触在以后在为慈禧画像的洋画家胡博的经历中重演,其时卡尔完结的慈禧画像在西方引起轰动,胡博在我国已为庆亲王奕和李鸿章、袁世凯等朝廷重臣画过像。尝到了画像甜头的慈禧便继而邀请了这位荷兰裔画家,从牵强承受女人画家到自动联络男性画家,标志着慈禧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敞开程度。
1905年胡博第二次来我国,变成榜首位为慈禧太后画像的西方男性画家,慈禧太后见到头像小样后,请求去掉双眼上下和鼻子等处的暗影,双眼要加大、嘴唇要丰满、嘴角要向上、眉毛要直。胡博不得不抛弃西方肖像画的基本要领而依照慈禧的请求进行了修正,他在书信中向亲朋诉苦:“总之,不要暗影、不要暗影、不要暗影,也不要皱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