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玺,就是皇帝专用的印章。印章在周朝开始出现,用来表示信用。到了秦朝时期,为了体现帝王与臣民的区别,皇帝的印章被叫做玉玺,而普通官员所用的印章只能叫做印了。那么皇帝究竟有多少印章呢?是不是只有一个呢?答案是否定的。
一般来说,皇帝有七方玉玺,这在汉代史书上有明确的记载。其中的六方玉玺分别是皇帝行玺、皇帝之玺、皇帝信玺、天子行玺、天子之玺和天子信玺,它们都由符节令丞掌管。在用途上,这六方玉玺各不相同。
网络配图
我们刚刚说了,皇帝共有七方玉玺,那么除了上述六方玉玺之外,还有一方玉玺是做什么用的呢?这一方玉玺当真是非同小可,因为它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即“传国玉玺”。传国玉玺又被叫做传国玺,始于秦始皇时期。自秦始皇以下,历代君王手手相传。
玉玺一般是由玉制成,而传国玉玺的制作材料是不是更加珍贵呢?这是当然,传国玉玺是用价值连城的宝物“和氏璧”打造而成的。相传,和氏璧后来辗转落入秦始皇之手,秦始皇便用此璧制成了传国玉玺。
传国玉玺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篆字,而这八个字是由李斯所书写。有了这传国玉玺,就等于有了“皇权神授、正统合法”的信物。秦始皇死后,历代帝王都把传国玉玺视作国之重器,对其奉若奇珍。
鉴于传国玉玺所蕴含的重大意义,后来历朝历代皇帝登基皆以得到传国玉玺而为中华正统。得之则象征其“受命于天”,失之则表现其“气数已尽”。凡登大位而无此玺者,就不被视为“真命天子”。
网络配图
觊觎皇位者,必须得到传国玉玺才能实现自己的野心。由于这个缘故,传国玉玺被抢来争去,致使这一宝物屡易其主。到了宋朝时期,传国玉玺终于销声匿迹,直到今天仍然杳无踪影,着实令人扼腕叹息。
传国玉玺失踪以后,皇帝在无奈之下,只好令人仿制传国玉玺。一般来说,改朝换代时,新任皇帝都要找出上代玉玺,暗示前朝气数已尽,新朝兴起。
明清两朝人士对“传国玉玺”的态度,已经与以往时代有所不同。据《明史·舆服志·皇帝宝玺》载,礼部尚书傅瀚谈及地方送来的传国玺时评论道:“自秦始皇得蓝田玉以为玺,汉以后传用之。
自是巧争力取,谓得此乃足已受命,而不知受命以德,不以玺也。故求之不得,则伪造以欺人;得之则君臣色喜,以夸示于天下。是皆贻笑千载。”清高宗御制《国朝传宝记》也说:“会典所不载者,复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一玺,不知何时附藏殿内,反置之正中。
网络配图
按其词虽类古所传秦玺,而篆文拙俗,非李斯虫鸟之旧明甚……若论宝,无非秦玺,既真秦玺,亦何足贵!乾隆三年,高斌督河时奏进属员浚宝应河所得玉玺,古泽可爱,又与《辍耕录》载蔡仲平本颇合。
朕谓此好事者仿刻所为,贮之别殿,视为玩好旧器而已。夫秦玺煨烬,古人论之详矣。即使尚存,政、斯之物,何得与本朝传宝同贮?于义未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