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窦漪房真幸运,从平民到宫女,到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似乎一切都是一帆风顺,水到渠成,但我想说,幸运是有的,然而一个人可能幸运一阵子,不会幸运一辈子,能幸运一辈子的人,必有他的独到之处。窦漪房就是这么一个人,以其独到之处幸运了一辈子。
窦漪房是汉文帝刘恒的皇后,也是汉景帝刘启的母亲,汉武帝刘彻的祖母,她的一生辅佐了这三位君王,是促成西汉“文景之治”的重要人物,“文景之治”很好的恢复了汉初的国力和民力,为汉武帝时期的汉朝极盛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窦漪房出身贫寒,他的父亲为了躲避秦乱,隐居于清河郡观津一带,因为家中缺衣少食,他只能靠钓鱼为生,却不甚失足坠河而死。她的母亲,本就重病缠身,遭受这个打击没多久就去世了。从此家中只剩下三个孤儿。
弟弟五岁那年,朝廷在她的家乡清河召蓦宫女,年幼的她被选入宫,成为吕后身边的一名宫女。
入宫没几年,汉高祖刘邦驾崩,吕后为独揽朝政大权,将刘氏子侄遣往各自的封国,并给每个诸侯王分封了五个宫女。
窦漪房因为家乡清河离赵国近,所以请求分管此事的太监把自己分去赵国。谁知道,管事太监把这事给忘了,最后她被分配去代国。窦漪房欲哭无泪,代国离自己的家乡太远了,她这辈子大概都没有机会返回家乡,看见自己的哥哥和弟弟了。
老天爷一次不小心的安排,却成就了窦漪房传奇的一生。
赵国是赵王刘如意的封国,刘如意是戚姬的儿子,吕后恨戚姬入骨,后来戚姬被砍去四肢,又聋又瞎又哑地装进坛子,制成“人彘”,和猪养在一起,被残忍折磨至死,她的儿子刘如意则被吕后派人活活勒死。若去了赵国,窦漪房的一生就只能“呵呵”了。
幸运的窦漪房带着悲伤的心情踏上了去代国的路途。她一路不开心,想到再也无法与亲人相见,悲伤惆怅,把自己弄得形容憔悴。
终于抵达了代国,这次命运之神又一次青睐于她。代王刘恒接见从京城分派过来的五名宫女时,一眼就看中了窦漪房,她其实并不算很美,这一路神伤更让她比其他四位宫女看上去更失色一些。也许这就叫做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从此,她成为代王刘恒的宠姬。
代王刘恒是有王妃的,只可惜王妃身体不好,她不能陪伴刘恒,也不能同他一起分担风雨愁苦,于是这一切王妃应尽的责任都落在了窦漪房的身上,她成了实质上的王妃。
代王妃的病弱之躯没熬过几年,就丢下四个年幼的儿子,撒手人寰。
而窦漪房此时为刘恒生下了一女两男,长女刘嫖,长子刘启和次子刘武。
这时的京城发生了一件大事,吕后死了,以周勃和陈平为首的功臣集团与以刘章为首的皇族集团,发动了一场政变,诛灭了吕后族人。
政变成功后,两个集团经多方权衡一致同意拥立代王刘恒为帝。
公元前180年,汉文帝刘恒即位,窦漪房得以再次回到汉宫。
做了皇帝,接着便要立太子。先代王妃为刘恒生下了四个儿子,但这四个儿子,在刘恒即帝位以前都陆续夭折了。只剩下窦漪房生的两个儿子,于是长子刘启很自然地封了太子。
作为太子之母的窦漪房也随之被封为皇后。在她哭泣着去代国的那一天,她又怎么会想到自己以宫女的身份离开,而再回来时,却是母仪天下的皇后。
窦漪房出身贫寒,十分同情民间疾苦,与汉文帝一同节俭,减轻百姓的负担,文帝在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车骑服饰无所增益。
文帝驾崩后,长子刘启继位为汉景帝,自此窦太后开始了她左右朝政的生涯。
她信奉黄老的学说,汉景帝和窦氏宗族不得不读《老子》。黄老是指黄帝和老子,是道教的起源,主张无为而治,宽以待民。
西汉经历连年的战乱才立国,国力民力极度衰微,急需休养生息。白登之围后,更发现自己并未强大到可以与北方的匈奴相对抗,从而奉行黄老治国的理念,轻徭簿赋,遍垦荒地的国家基本经济方针。经历了从曹参,到吕后,以及文帝,景帝几十年间的持续发展,走上了不可逆转的良性轨道,到汉武帝时期,国家经济实力空前强大。
而窦太后正是文帝,景帝两朝黄老学识的忠实继承者,她有力的推动了文景之治。
汉武帝即位后,信奉儒家学说,窦太皇太后不以为然,故常时常干预朝政,汉武帝不便违逆祖母,朝堂之事,都一一向她汇报请示。
汉武帝曾有几次要求进攻匈奴,均被窦太皇太后拒绝,她认为,经济实力虽然大增,但发展成果根基尚浅,容易被大规模战争所动摇,而且因为发展经济而疏于军队建设,养马业也不够发达,养出的马体力远不敌匈奴的战马,更重要的是,还未于西域各国取得联系,此时攻打匈奴必是孤军深入,很难取胜。
公元前138年,她见汉武帝刘彻在闽越举兵围东瓯事件中,成功的平定闽越之乱,意识到汉武帝长大了,已经成为独挡一面的皇帝之时,才放心地交出了景帝留给她的兵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