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帝王之家恩怨多,皇位虽然高贵,但是想坐上这个位子实在是太难,期间少不了血流成河的过程,往往他们登上皇位的垫脚石,就是那些跟自己一起长大的的同胞兄弟。
话说赵匡胤死后,按照老赵家的规矩,皇位是由兄传弟的,也就是说他要把皇位让给自己的兄弟,而不是后代,于是他的三弟赵光义得以登上皇位。
而赵光义在坐稳皇位之后,深知当皇上的好处,明白皇帝跟王爷虽然都拥有极高的地位,但是权利却是千差万别,于是他便不想再履行约定。当时还有一位弟弟以及两位侄子,按照规矩,他一旦退位,首先拥有继承权的就是他的四弟,其后则是赵匡胤的两个儿子。为了让皇位顺利的沿着自己一脉传承下去,他费尽心机逼死了自己的一个侄子,然后又将自己的弟弟贬出了京城,而最后一个侄子也恰在此时夭亡。于是,所有的顺位继承人统统失去了竞争资格,赵光义便开始着手寻找自己的继承人。
这一过程可谓是一波三折,他所中意的两个优秀继承人,最后却一个被人毒死,一个疯疯癫癫,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老赵一共有九个儿子,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名字中最后一个字全是人字旁,按照皇家传位的规矩,那就是如果有嫡系出身的,即皇后的儿子,那么就要立皇后的儿子为太子,可是如果没有皇后,或者说皇后生不出儿子的话, 则应该将他的长子立为太子。老赵属于第二种情况,他虽然先后有过三位皇后,但偏偏都没能给他生个一男半女,所以按照规矩他将自己的长子——赵元佐,当成了自己的接班人,开始对他进行悉心培养。
说起来,老赵对这个大儿子还是很看好的,有书中说他“貌类太宗”,或许他是在这个儿子的身上看到了小时候的自己,再加上赵元佐天生聪明过人,自然是非常的受宠。随着他慢慢的长大,太宗开始安排他逐渐渗透到皇家高层中来,最开始是四处征战,后来便担任要职,参与国事的讨论,已然在朝廷中占有一席之位。虽然当时他还没有被明确的立为太子,但却已经安排住进了东宫,众所周知,所谓“东宫太子”,此时他基本上就已经是未来的准皇帝了。
就在赵元佐意气风发的时候,老赵将自己的弟弟贬到了房州,受这一举动影响下,赵元佐的神志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说起来,他虽然已经是未来的太子,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王储,但是此子心地善良,没有为人君的那种杀伐果断的性格。重要的是,他跟自己那位被贬的叔叔非常要好,在朝廷中没有一人敢帮腔的时候,是他站出来反对自己的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皇位是否会被这个正受自己帮助的人抢走。
赵元佐先是看着自己的两位堂哥身死,接着又经历了自己的叔叔被贬,虽然他跟自己的父亲长得很像,但是为人却大有不同,为争皇位而亲人反目的事实让他深受触动,他不敢或者说是不愿,再去坐那个沾满了自己亲人鲜血的龙椅。
他疯了。
苏辙曾经在书中说起过他疯了的事情,称他并不是真的疯了,而是因为向自己的父亲恳求将皇位让回给太祖的后人,这与老赵的目标产生了根本性的分歧。于是,老赵便让自己的这个儿子疯了,因为一个具有这种想法的人,是不具备继承皇位资格的,老赵只能继续寻找继承人,这个人便是他的第二个儿子,赵元僖。说起此人,笔者不得不说他的确有帝王之才,富有心机,善于阴谋,如果说赵元佐继承了老赵的容貌,那么他就是继承了老赵的阴险。
985年的时候,赵元佐的终于恢复成了常态,老赵自然是非常的高兴,这可不是随便说说,为此他甚至大赦天下,后来又专门设宴邀请了自己的众多子嗣,开了一场家庭宴会。这场宴会唯独没有邀请赵元佐,因为老赵的意思是他刚刚痊愈,还需要再休息休息,不适合出现在这种场合。
赵元僖在了解到这个情况后,找了几个跟自己交往颇深的兄弟,专门在赵元佐的府门外嘚瑟了一圈,为的就是让其知道老赵办了场家宴,但却唯独将他排除在外。这一招果然有效,赵元佐愤愤不平的在宫里叫嚷,甚至开始酗酒,最后终因为纵火烧宫殿而受到了老赵的惩罚。幸好朝廷中的官员们都比较同情这位皇子,纷纷为他劝谏求情,这才只是被罚软禁在京城而已,不过此次事件之后,他算是彻底的激怒了老赵,自然也就与继承人名单再也没有了关联。
不过始作俑者赵元僖也没有落得一个好下场,虽然后来被老赵看中,成为了第二位未来的太子,他的妃子就为了争夺皇后之位,甚至使出了投毒的手段,结果反而误毒死了他,简直是造化弄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