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上班,估计一提起来许多人都会头痛,尤其是领导让加班,任谁心里都会有无数匹草泥马呼啸而过了。然而,最煎熬最悲催,还属上夜班。
“日出而作,日落而栖”是自古以来人们一直遵循的作息规律,但是古代也需要有上夜班的人,比如更夫、守城衙役、府邸门童等,此外还有一类人是肯定上夜班的,就是和尚,从“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诗句中不难看出,寺院里的钟在半夜还响,肯定是值夜班的和尚敲的。
当然,值夜班对人体健康也有很大的影响。清代阮葵生的《茶余客话》卷一有载:“闻近日中翰以夜班为苦,互相推避”。这种晨昏颠倒的生活久了,人的正常昼夜节律的生物钟被打乱,肯定会带来一些生理障碍,如眼睛发涩、失眠、头昏脑胀、乏力、食欲不振、腹胀、便秘等,此等身体上的不适反应是非常强烈的。
那么,在古代,虽然知道夜班危害大,但是众大臣依然也要轮流值夜班。中书、尚书、门下三省的首长都要轮流值夜班,各省有一本“直令”(值夜班记录本),由直令史当日交给值夜班的人,次日收回。唐朝时期,当时宰相姚崇年事已高,不愿值夜班,直令史于是跳过姚崇,将夜班记录本往下传,引起其它大臣的不满,直令史非常为难。姚崇于是在值班簿上批写道:“告直令史,遣去又来,必欲取人,有同司命。老人年事,终不拟当。”姚崇认为我年纪大了,还让我上夜班,这样做是不是太不合情理了?其它大臣看了姚崇的批语,都不好说什么了。
当然,值夜班也不一定只有坏处,在清朝时期,有人却因为值夜班而捡了大便宜。话说乾隆年间,一天深夜里,乾隆突然决定要对准噶尔用兵。而当时已经深夜,于是乾隆急召秘书攥写发兵文书。而此时值夜班的只有一个叫做巴延三,这个巴延三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庸人,什么都不会,当时是被顶头上司强行安排值夜班的,没想到却碰上了皇帝会在半夜办公。于是惊慌失措的巴延三跪在乾隆的卧室门外,隔窗听传旨意。
但是不妙的是,由于巴延三平日里根本没见过皇帝,现在一下子站到了皇上面前,又惊又喜,大汗淋漓,乾隆把旨意授完,他竟然一个字也没有听进。回到军机处写不出一个字,又急得满头大汗。幸亏当时跟过去一个小太监,此人文才比巴延三高,他凭记忆帮巴延三把皇上的旨意写了下来,当两人诚惶诚恐把文书交给皇上时,以为会被苛责,谁料想皇上大夸文书写得好。而且记住了巴延三的名字,后来在皇上的“关心”下,这个在军机处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秘书巴延三一直当到了两广总督的高位。上夜班能带来高官厚禄,巴延三可谓千古第一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