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帝被后人诟称为无远见、无胆识、无才能、无作为的“四无”皇帝,面对国库空虚、军伍废弛、吏治腐败、天灾不断、百姓起义此起彼伏、西方列强虎视眈眈的烂摊子,他一筹莫展,干脆沉迷声色,纵欲自戕。他即位第二年就下令挑选秀女入宫,赫赫有名的慈禧便在那年成了咸丰帝的后宫新宠。
咸丰二年(1852)二月,道光帝的丧期一过,二十一岁的咸丰帝按照皇家规矩,迫不及待地进行了他新任皇帝以来的第一次选秀女,堂而皇之的理由是为了延续皇族血脉,充实后宫,实际上,最重要的是满足好色皇帝的膨胀性欲。
瑞雪残冰包裹的北京还难得见到草长莺飞的早春景色,选自全国各地的六十位旗籍佳丽早已坐着骡车来到了京城,来自北京西四牌楼劈柴胡同的叶赫那拉姐妹俩也在骡车队伍中紧张地等待着。叶赫那拉·杏贞和叶赫那拉·婉贞后来成为了历史上值得浓墨重彩的两个人,杏贞即中外知名的慈禧太后,婉贞即醇亲王福晋、光绪帝的生母,但此时,她们只是来自镶蓝旗的一个四品道员的女儿。
曾祖父吉郎阿做到刑部郎中,祖父景瑞最高任到刑部员外郎,但被牵扯进一桩户部亏空案中,父亲惠征为山西归绥道员。清朝从顺治时就规定,凡八旗人家年满十三岁至十七岁的女子,必须参加每三年一次的皇帝选秀女。清朝满、蒙、汉各八旗,共二十四旗,内务府包衣三旗则是清室的奴隶,其秀女只能做“宫女子”。
像慈禧有这样家庭背景的女子未经选秀,不得嫁娶,而一旦选中,可以“备内廷主位,或为皇子皇孙拴婚,或为亲郡王及亲郡王之子指婚”。
清朝从顺治时就规定,凡八旗人家年满十三岁至十七岁的女子,必须参加每三年一次的皇帝选秀女。清朝满、蒙、汉各八旗,共二十四旗,内务府包衣三旗则是清室的奴隶,其秀女只能做“宫女子”。像慈禧有这样家庭背景的女子未经选秀,不得嫁娶,而一旦选中,可以“备内廷主位,或为皇子皇孙拴婚,或为亲郡王及亲郡王之子指婚”。
他是她这辈子唯一一位竭尽全力去讨好和取悦的男人,不仅仅是“夫为妻纲”,更重要的是他是皇权的化身,皇宫里唯一的光源。六宫粉黛为博得他龙颜一悦,处处暗藏杀机,而她聪慧狡黠,曾一度宠绝后宫。
匆匆的几次见面,绝非惊艳出色的慈禧显然没有给咸丰帝留下多少印象。一连几个月了,她竟连皇帝的面都没见着。皇帝是这后宫中唯一的成年男性,可他六宫粉黛,三千佳丽,出则宝马香车,入则黄罗伞盖,到处仆从如云,如果不是情人眼里出西施,或是惊艳夺目的绝代佳人,成日蜂围蝶绕的皇帝哪有精力记住一个并非绝色美人的新晋佳丽。
后宫妃嫔如林,宫女如云,大家都依附皇帝为生。一朝被宠,平步青云,光宗耀祖;一旦被边缘化,只能眼见“红颜暗老白发新”,只能“一生遂向空房宿”。后宫争宠之战风雷激荡,在这厚墙高院里没人能独善其身,生性好强的慈禧更不想坐以待毙。一个不能凭长相一鸣惊人的女子唯有通过聪明的头脑才能逆转局面。
慈禧自幼随父宦游各地,官场的倾轧、角逐,丰富了她生活的阅历;宦海中的钻营、贪婪,使她养成了阴险、狠毒的性格;虽是家中的长女,却并不受父母宠爱,亲情淡漠、缺乏,使她势利、冷静。在这等级森严的后宫中,只有皇帝和依附于皇帝的人可以呼风唤雨,趾高气扬,其他的都必须夹着尾巴做人。
慈禧入宫不久,家庭发生重大变故。父亲被调任为安徽宁池太广道道员,刚上任即遇上太平军顺长江而下,一路势如破竹,安徽巡抚蒋文庆被杀,惠征押解一万两银子辗转逃到了镇江的丹徒镇,操办粮台,以待援兵。刑部左侍郎李嘉端参劾他临阵逃脱,咸丰帝一怒之下将其解职查办。
惠征惊骇过度,一病不起,于咸丰三年(1853)六月初三日死于镇江。家庭惨遭变故,在形势复杂的后宫,慈禧只能和泪往肚子里吞,现在唯一能改变她命运的只有咸丰帝。
命运十分眷顾慈禧,圆明园本为皇家夏宫,皇帝一年难得去几次,可内忧外患让咸丰帝心烦意乱,干脆躲进圆明园寄情声色。慈禧花钱笼络了身边的宫娥太监,并与咸丰帝身边的宣诏太监安德海搭上了线。一天午后,咸丰帝乘着御辇在圆明园漫无目的地游玩,行至一桐荫深处,清风徐来,传来一腔腔娇脆的江南小调。
咸丰帝知道这是新晋秀女的所在,一听这歌曲婉转,便动了风流心思,顺歌而行,来到一处宫殿,见殿内林荫夹道,花气袭人,一女子手摇折扇,细款柳腰,正在引颈高歌。咸丰帝见她粉腮若桃,明眸皓齿,唇不点而红,眉不描而翠,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最令人痴迷陶醉。当晚,咸丰帝对她百般怜爱。接连几天,咸丰帝都翻下了她的绿头牌。
咸丰二年(1852)五月,秀女决选,咸丰帝收获颇丰,左拥右抱好不得意,后宫又多了四名“贵人”——兰贵人、丽贵人、婉贵人、伊贵人,四名“常在”——容常在、鑫常在、明常在、玫常在。咸丰帝和慈禧都酷爱玉兰花,咸丰帝便封她为兰贵人,兰贵人在这些新晋女子中排行第一,她即后来名贯中西的慈禧太后,咸丰帝把她安排进了长春宫。
长春宫的正殿上高悬着乾隆帝的御笔匾额,上书“敬修内则”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告诫后宫嫔妃遵守祖宗家法,谨言慎行。咸丰帝不知道的是,这位心高气傲的女子一旦打开潘多拉的权欲之盒,便变得“遇佛杀佛,遇魔杀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