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东陵最西端处有一处陵寝,号定陵,是清朝第十世皇帝文宗显皇帝咸丰的陵墓,此地名为平安峪。定陵始建于咸丰九年(1859)三月,由于地形陡峭,所以从神路楼到石像生,神道碑亭、三孔桥直达隆恩门,里程短,布局紧,层层叠落在一条直线上,很富有节奏感,一目就可观全貌。
道光皇帝因宝华峪陵寝的地宫浸水,便下令将陵寝全部拆除,在易州西陵龙泉峪又选了陵址。这样东迁西葬,打破了“兆葬之制”,而且剩余了很多旧料。咸丰帝在兴修自己的陵墓时,为了照顾父亲的面子,只好把这些料全都用上了。定陵所用的房山大石窝大件青白石240件中,旧料占l/4;小件青白石则占1/5。
定陵工程所用的新样城砖、旧样城砖和随式城砖中,都有宝华峪的旧砖。如新样城砖定陵共用了942760块,旧样城砖用了1533205块,其中宝华峪旧砖占420124块;所用随式城砖907673块,其中宝华峪旧砖占152576块。为了把这些砖从宝华峪运到平安峪工地,车脚费耗银4945万两。当然,修建定陵还是以新料为主。新旧料合在一起,加上匠夫工料银,总用银为3134547两。
战乱皇帝,卖国天子
咸丰皇帝名奕奕(讠宁),道光十一年六月初九丑时生于圆明园澄静斋,此地后来改称基福堂。他的生母是全贵妃,道光十四年孝慎皇后死后,被立为皇后。所以,奕(讠宁)属嫡出。但孝全皇后也早逝,奕(讠宁)主要是由孝静皇后哺养长大的。道光帝在世时,在九个儿子中偏爱的是奕(讠宁)和孝静皇后(当时是妃)所生的皇六子奕沂。
据王闿运《祺祥故事》记载,奕(讠宁)和奕沂同读书,共练武,关系十分密切。奕沂的才华胜过奕(讠宁),像貌性格都像其父道光帝。因此道光帝最钟爱的是这个皇六子。《清史稿·杜受田传》也记载:道光帝早年是要立四子奕(讠宁)为皇储的,而后,却钟爱皇六子奕沂,渐改初衷。但究竟立谁?尚在犹豫之中。值春季,南苑校猎,诸皇子皆从道光帝至。到了围场,诸皇子兴高彩烈,争先驰逐,独奕(讠宁)一人呆坐不动。回宫复命,诸皇子都有所得,奕沂猎得禽兽独占鳌头。道光帝见四子空手而归,不禁怒诘。奕(讠宁)从容答道:“子臣虽不肖,若驰猎一日,当不至一物没有。但时当春和,鸟兽方在孕育,子臣不忍伤害性命,致违天和,且不愿就一日弓马,与诸弟争胜。”道光帝听后大悦,说道:“此真帝者之言。”这时,他不再犹豫,而且奕(讠宁)也是嫡出,立嫡立长,更符合封建礼法。所以,密立奕(讠宁)为太子,在同一诏书上把奕沂立为亲王。
奕(讠宁)年号为咸丰,在位11年。这11年内忧外患,他一点也未得到安定。他即位的第二年,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并取得胜利,定都南京。咸丰帝派去镇压的赛尚阿、僧格林沁、胜保等人先后失败。琦善、向荣对天京的包围也被打破。1856年,爆发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先后被迫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俄瑗辉条约》,英法联军在咸丰十年(1860)向大沽进攻,七月攻陷天津,八月占领京畿通州,八月初八,郑亲王瑞华、尚书肃顺、军机大臣穆荫、匡源、杜翰等奉咸丰帝和后妃们出奔热河。英法联军攻陷北京后,将圆明园洗劫焚毁。恭亲正奕沂代表咸丰帝向英法联军求和,签订《北京条约》,沙俄还以“调停有功”为由,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咸丰帝是清代皇帝失土最多的一个。
咸丰十一年七月,咸丰帝病重,死于热河行宫烟波致爽殿,卒年31岁。后世有人评价咸丰帝是个“战乱皇帝”、“卖国天子”。咸丰十一年十月,咸丰帝的梓宫运回京师。同治元年九月初九奉移到清东陵西峰口外隆福寺暂安。直到同治四年九月才葬入定陵地宫,庙号谥号全称“文宗协天翊运执中垂漠懋德振武圣孝渊恭端仁宽敏庄俭显皇帝。”与咸丰帝葬在一起的是孝德显皇后。这位皇后生前并未当上皇后,甚至也未看到其丈夫当皇帝。孝德显皇后为萨克达氏,是满洲镶黄旗人,其父富泰里是太仆寺卿。咸丰帝还是皇子的时候,道光皇帝在道光二十七年册封其为奕(讠宁)的嫡福晋,但婚后仅一年多就死了。道光三十年正月咸丰帝即位后,诏追封为皇后,十月册谥萨克达氏为孝德皇后。同治四年九月与咸仁帝合葬于定陵地宫。一直到宣统元年(1909年)她的全部谥号是“孝德温惠诚顺慈庄恪慎微懿恭天赞圣显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