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道主义、女权主义来说,站在女性的立场,我是反对“和亲”这种历史现象的。作为女人我是深深同情那些万里远嫁的和亲公主们。但作为历史进程中不断发生的事件,和亲公主们所以肩负的使命是值得我钦佩的,她们为了国家的安危有的甚至冒着生命的危险,很值得我深思和研究。每一个和亲公主的命运和遭遇,她们身上的故事,有些非常曲折动人,这就是最初引起我关注她们的原因。大致统计了一下,自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开始,和亲事件发生了360多次,有的确实对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总结一下,广义的和亲行为,大致就有以下四个方
中国古代民族关系比较复杂性、历代史书所记载和亲实例的多样性以及历代统治者以和亲为手段所要达到目的的多样性,所以,中国古代和亲的类型自然也比较复杂,大致可分为六种类型。 1.中原王朝与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联姻。这种类型的和亲最普遍,是中国古代和亲的最主要部分。比如汉朝与匈奴、汉朝与乌孙、北魏与柔然、西魏与柔然、东魏与吐谷浑、东魏与柔然、北齐与柔然、北周与突厥、隋唐与吐谷浑、隋唐与突厥、唐与吐蕃、契丹、奚及回纥等若干和亲。这种类型的和亲主要是中原王朝的“公主”出嫁少数民族政权的首领。 2.割据
和亲的功能和性质大概可分为七个类型: 第一:安边型。汉朝与匈奴的和亲最为典型。西汉刚建立时,匈奴正处于上升时期。冒顿单于东破东胡王,西逐月氏,南并楼烦、白羊河南王,接着又侵燕代之地,“悉复收秦所使蒙恬所夺匈奴”的地域。而“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那时候的汉朝初建无力对付上升时期的匈奴。和亲则成了西汉统治者安边的重要手段。首倡和亲之策的刘敬认为:目前“和亲”不仅可以解围,而且还可以使两个民族和平相处,为汉王朝整顿内政、恢复经济、发展生产
传说时代是一个万物萌生的时代,只要一提到传说时代,人们总会联想到那是一个黑暗的时代,千里沃野,杂草丛生,广阔无垠的苍茫大地上,人烟稀少,人们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还有那些最早的神话故事和历史传说,这样的神话传说靠历史文献记载下来,并逐步发生由较简朴到较复杂,由缺乏系统到逐步有系统,由神性很浓逐渐演化成人性,由纯神话逐步变成历史故事的演进变化。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历史的时代,这样一个有点野蛮、封闭、落后的时代。这个最初曾经以石子、绳结算日子的时代,却是有着许许多多令人感叹的东西。从那个时代我们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大动荡大分裂时期。就民族关系而苦,一方面各少数民族上层人物纷纷建立政权,民族矛盾比较尖锐,另一方面抱有问鼎中原之志者甚多,互拉外援的现象比较突出。这些特点,必然对这一时期的和亲产生重要影响,使和亲体现了如下四个显著特点。 1.不太注意所谓正统,只要可以作为同盟即可和亲。无论是汉唐还是清代,都有对和亲持不同意见者。他们反对和亲的理由固然很多,但其中的重要理由之一就是夷狄“野蛮”,中原帝国以和亲奉事野蛮之人,实为奇耻大辱。而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少数民族纷纷建立了政权,而且和亲
古代和亲公主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历朝历代,用于和亲的女子并不在少数,我们现在能够知道的同样有很多,诸如王昭君、细君公主、文成公主等,从汉代一直到清朝,几乎历朝历代都存在,而且人数颇为壮观。不过,名义上是公主,那么这些女子们真的全部都是公主吗?所谓的和亲公主当中,究竟有没有真正的公主,而不是专门为了和亲才给的封号呢? 1.和亲公主 我国古代和亲的历史相当久远,从最初刘邦开始,一直到清朝,延续了近两千年的时间,每朝每代都有不止一个和亲公主,只不过我们
在《史记·刘敬传》中有这样一句话,“控弦之士三十余万”。这句话说的是匈奴,表达了当时匈奴的强大。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西汉初匈奴的统治者是冒顿单于,他们不断地侵扰汉族边界,并且掠夺财富,以及抓捕奴隶。因为西汉当时刚刚建立,并不稳定,所以不足以抵抗这些匈奴。没办法,只能以“和亲”来争取时间,恢复实力。 在《汉书》中有句话很好的表达了“和亲”的内在含义:封建君主为了免于战争与边疆异族统治者通婚和好与汉和亲。和亲的目的就是为了停止两族之间的战争,建立友好关系。当
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刘邦被匈奴围困于白登山,七天七夜之后才得以脱身。此后,西汉开始推行与匈奴“和亲”的政策,中原女子以公主名义下嫁匈奴单于,以求得边境安宁。“和亲”从此成为中国历代王朝处理与周边民族关系的一种重要手段。但并非每个王朝都能接受“和亲”,在中国的大一统朝代之中,就有三个王朝从未与外族和亲。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个是东汉。虽然东汉是西汉王朝的传承,但是东汉从来没有像西汉那样“遣翁主”与周边民族或政权“和亲”。 东汉历史上是有过“和亲”之议的
关于我国西汉时期的和亲问题,历来褒贬不一。宋代大史学家司马光认为:“盖上世帝王之御夷狄也,服则怀之以德,叛则震之以威,未闻与为婚姻也”。显而易见,司马光是站在大汉族主义的立场上,对西汉的和亲政策持完全否定的态度。近人王桐麟也流露出这种情绪,他说:“和亲政策与汉族道德伦理微有抵触”。这是很有代表性的一种观点。解放以来,不少同志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重新研讨西汉的和亲问题。在六十年代,曾对此进行了专门的学术讨论,意见分歧仍然很大。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马克思主
众所周知,自公元前141年,汉武帝刘彻登基称帝以后没几年,就终止了与匈奴的和亲,开始了对北方匈奴的征伐,而后在卫青、霍去病等西汉名将的英勇奋战之下,更是造就了“匈奴远遁,幕(漠)南无王庭”的大好局势,可是自从汉武帝驾崩,汉昭帝刘弗陵登基称帝以后,却不知为何,在辅政大臣霍光的影响下,再次开始了与匈奴的和亲。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就像《苏武传》中所记载的,“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俨然是刚刚称帝没几年,就在匈奴的提议下,重新开始了与匈奴的和亲。 除此以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