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匈奴和亲的十三位汉朝“公主”,没有一位是皇帝老子的亲闺女。本来刘敬献上和亲之计说的是刘邦和吕后的女儿鲁元公主,可是吕后不愿女儿离开,大闹不止,刘邦又做不得吕后的主,只好认了一个宗室的女孩为公主,冒充鲁元公主,由刘敬护送前往匈奴单于庭和亲。 应该说,假的鲁元公主和刘敬是冒着极大的风险前往匈奴的,如果冒顿真的追究起公主的真实身份,两人都有被杀头的可能性的。现在看来,匈奴并不怎么在乎血统,他一定是看中了那位公主的才貌和性格,不但接纳了她,甚至还过得不错。此后,冒顿也没对汉朝发动大的军事行动。
北魏的前身代国,被前前秦灭掉。这时出现一个雄才大略纵横捭阖的女人——贺兰夫人。此人出身匈奴贺兰部,是匈奴血统,两任丈夫都是鲜卑族。也就是说,贺兰夫人实际上是鲜卑族和匈奴和亲的产物。贺兰夫人第一任丈夫叫拓跋寔(史书上所谓的献明帝,是拓跋珪建立北魏后追封的)。她与拓跋寔生了拓跋珪,这个儿子出生不久,也就是拓跋珪5岁那年,拓跋寔不幸病逝,贺兰夫人为了儿子的继承权,又委身嫁给老公公拓跋什翼犍,也就是拓跋寔的父亲。 就在这个时候,强大的前秦派苻洛为统帅,率领二十万大军前往巴彦淖尔草原攻打代国,在大军
西周是我国历史上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奴隶制王朝。从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1027年)武王伐纣建立西周,至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771年)幽王死于犬戎之乱,共经历257年,传了11世,12王。武王克商以后,基本上控制了商朝原来的统治地区,又征服了四周的许多小国。为了控制控制东方的大片领土,他采用了分封诸侯的政策,把他的同姓宗亲和功臣谋士分封各地,建立诸侯国,并通过赐婚和亲等方式,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封地的领主,这样就更加有效地巩固分封制,捍卫西周王朝。武王将他的长女大姬嫁给有虞氏后代虞胡公而封地于陈
东突厥在贞观四年(630年)被唐朝击灭,此后唐中央经常役使他们东征西讨,引起了他们的反感。为了摆脱唐朝的统治,突厥人民重新建立政权,史称“后突厥”。后突厥的可汗称为“默啜”,他给东突厥人带来了好运气、使他们达到了鼎盛时期(697-716)。他反对篡位的武则天、维护李氏唐朝正统,他治军有方,战无不胜,在维护本民族的利益上做出了巨大贡献。可以说,默啜可汗突厥的历史上是一位颇有影响的首领。默啜可汗成为可汗的时候,高宗皇帝去世(683年12月26日),武则天掌权。她是一个凶狠专横的女人,但很有才干,
说起“和亲”,满脑子大汉族主义的同胞们就气不打一处来,总觉得为了笼络边远政权,为了一国安稳,竟然将要把一个弱女子推到那老少边穷地区去,简直丢脸得很。换个角度来看,以一女子之力换来双方百姓的安定,又有什么不好?就如昭君出塞,以一已之力换来双方几十年的和平,谁不称颂?当然如果有人非要说不好,那也是没办法的事。但无论你赞同还是否认,和亲都存在过,而娄敬就是提出和亲第一人。娄敬原本是个齐国人,他曾经当过齐国的小兵,被发往陕西驻守,见过刘邦。他挺有个性,有那么一点牛气。公元前202年,他初见刘邦时,刘邦已
汉朝是匈奴经常犯大汉边境,汉朝不愿大动干戈,香车宝马美人尽量满足匈奴,但土地是一寸也不会割让的,这就是汉朝公主和亲背后的目的。 秦末汉初,中原诸侯并起,兵祸连年,西北匈奴势力借机得以迅速做大,并不断侵扰边疆。汉七年(前200),韩王信与匈奴勾结,反叛朝廷。汉高祖刘邦亲率三十二万大军前往讨伐,不料误中匈奴人的诱敌之计,被四十万匈奴骑兵围困在平城长达七天之久。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平城之围”。网络配图 在平城指挥匈奴大军围困刘邦的,是匈奴单于冒顿。冒顿何许人?简单一句话,冒顿是一位在匈奴历史上
汉匈和亲,是西汉时期,汉朝和匈奴通过联姻,加强相互关系的一种外交策略,由于双方地位,社会环境的不同,汉匈和亲的背景赋予了汉匈和亲不同的意义,在西汉政权刚建立时,北方的匈奴也在日益壮大,但是西汉政权是经过秦朝末年的连年征战建立的,百业待兴,迫切需要时间来休养生息,面对北方日益强大的匈奴,初立的西汉政权并没有实力和时间来和他们打一仗。 图片来源于网络 汉匈和亲的背景,在此时就是敌强我弱,刘邦面对匈奴的侵扰,曾亲自率领33万大军与匈奴作战,结果是被匈奴围困白登七天七夜,刘邦一直视此战为人生
汉匈和亲,是西汉时期同匈奴等西边少数民族进行的联姻政策,是加强相互关系并结成同盟的重要手段。汉匈和亲政策一直贯穿整个西汉时期,并根据汉匈和亲的时间不同,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 。 汉匈和亲是什么时候?其实自汉高祖刘邦同匈奴作战失败就开始了,刘邦率领的33万大军在白登被匈奴围困七天七夜,不得已的情况下,手下谋士进言向匈奴单于进献美女,缓解困境,果然奏效,此时,汉匈和亲就开始作为一种称臣纳礼的屈辱手段,汉朝向匈奴争取生存空间的外交策略一直维持到汉武帝时期。经过西汉初期70年的休养生息,到汉武帝在
乌孙公主(?―前101年),名刘细君,西汉宗室,汉武帝侄子江都王刘建之女。元鼎二年,汉武帝为抗击匈奴,派出使乌孙国,乌孙王昆弥愿与大汉通婚。汉武帝钦命刘细君和亲乌孙,并令人为之做一乐器,以解遥途思念之情,此乐器便是“阮”,亦称 “秦琵琶”。明知胡地苦,何为嫁女郎。 幸免于难 刘细君的曾祖父是汉景帝刘启,祖父是汉武帝刘彻之兄江都易王刘非,父亲是江都王刘建,史称其为“江都公主”。刘建是个荒淫无道的诸侯王,元狩二年(前121年),企图谋反未成后自杀,刘细君的母亲以同谋罪被斩首。当时,刘细君因年
解忧公主(公元前120-前49年)出生皇族,祖父刘戊曾是霸居一方的楚王。景帝三年春,刘戊参与同姓诸王的“七国之乱”,兵败身亡。从此,解忧公主和她家人长期受猜忌和排斥,落入无法扭转的苦难之中。当罪臣江都王刘建之女因“和亲”远嫁乌孙昆莫(国王)而郁郁以终之后,汉武帝为了巩固与乌孙的联盟,于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又将年仅二十的解忧,嫁给乌孙昆莫。 汉代史学家班固撰写的《汉书》中记载了一个解忧公主,她是第三代楚王刘戊的孙女,她在出使乌孙和亲的细君公主去世后,为了维护汉朝和乌孙的和亲联盟,也奉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