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电影《赤壁》的人都知道,一开场,曹操打算出师消灭刘备,继而进攻东吴。孔融在朝堂上道破曹操的狼子野心。曹操一怒之下,拿孔融祭旗,随后率大军出征。 这是虚构。网络配图 历史上,没有曹操出征拿孔融祭旗这一说。不过,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孔融的确是被曹操所害。曹操不仅杀了他,还将他的妻儿老小全部诛杀。 孔融是个什么样的人?一提到他,就想起典故“孔融让梨”,4岁就知道把大个儿的梨子让给客人,客人笑称他为神童。 是够神的,保不齐大个儿的梨子有虫,所以让给你。从小拿这典故教孩子,孩子不知
导读:提起孔融,我们自然想到了“孔融让梨”的经典美德故事,那这么一位有着尊老爱幼、以孝为先的名人,为何最终被曹操以不孝的罪名杀害了呢?一直宣扬“孝为先”的儒学先祖孔子的世孙真的不孝吗?网络配图 孔融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也是汉末的大名士。在文学史上是“建安七子”之首。孔融于建安元年投靠曹操,历任少府等职,但在建安十三年,曹操以不孝的罪名将孔融杀掉了。孔融认为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好比装了物体的瓶子,只要把物体倒出来,父母和子女就没有关系了;他还说如果父亲是不好的,那么在饥荒之年,就宁可把食物分给别人也
我们在小的时候老师经常会给我们讲一些小故事来教我们好多东西,有没有感觉几乎每个名人都有一个小故事,如果说起来,那是三天三夜都说不完,总之每个名人的小故事都对我们很有教育意义,今天就不说其他的了。孔融让梨的故事我想大家倒着都能说下来了吧,今天就讲讲孔融之死。网络配图 孔融这个人,四个字形容那就是放荡不羁,啥话都敢说,什么人都敢得罪。先说说他干了哪些得罪人的事情把,马日磾(di)死后,朝廷要追封,孔融说了一大堆不让朝廷封,朝廷想把砍手砍脚的刑罚恢复,他又说了一堆不让用此刑罚。就这两项就得罪了不
冤案主角:孔融(公元153年~208年),东汉文学家,“建安七子”之首,是孔子的二十世孙。少有异才,勤奋好学。汉献帝即位后曾任北海相等职,在任期间,修城邑,立学校,举贤才,宣扬儒术,时称孔北海。但因抨议时政,言辞激烈,触怒曹操,被曹操杀害,株连全家。 冤案特点:身为孔子后人,孔融恃才傲物,言辞得罪当权者曹操,被曹操嫉恨杀害,成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因言获罪的又一悲剧。 少有异才,大缺实干网络配图 《三字经》中说:“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孔融让梨的故事流传千古,是每一个中国人孩提
讲的是孔融四岁时候,与兄弟一起吃梨,但他一直拿最小的梨吃,父亲奇怪地询问他,他回答说:“我是小孩子,按理应该拿小的。”孔融的宗族因而对他感到惊奇。 孔融(153年-208年9月26日),字文举。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家学渊源,是孔子的第19世孙。网络配图 汉献帝即位后任北军中侯、虎贲中郎将、北海相,时称孔北海。在任六年,修城邑,立学校,举贤才,表儒术,经刘备表荐兼领青州刺史。建安元年(196年),袁谭攻北海,孔融与其激战数月,最终败逃山东。同年,汉献帝迁都许昌后,征召孔融为将
孔融是三国名士,也是建安七子的第一位人物。小时候曾经因为四岁让梨的故事而被称为神童,十多岁的时候曾经去拜谒当朝大名士李膺而名扬天下。十六岁的时候,党锢之祸横起,党人张俭因为避祸来到孔府,孔融和自己的哥哥孔褒争死为读书人仰慕。一时间孔融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孔融的名气很大,和平原郡的陶丘洪、陈留郡的边让都是杰出的读书人,孔融对于经书的学问不比他们强,但是有关人物的掌故及其诗歌创作当时鲜有能比的。那个时候,朝廷征召孔融做北军中候、虎贲中郎将、北海相,孔融在这些职位上修复城池,创建学校,打造名师,
孔融让梨的故事家喻户晓。然而这个一直以来被我们当作楷模的人物,却有着鲜为人知的“劣行”。网络配图 建安元年,袁绍之子率兵把孔融围在青州,形势危在旦夕。孔融害怕有损其处变不惊的名士形象,仍饮酒作诗从不督战。直到敌军破城,他才仓皇出逃,被丢下的妻子和孩子因此殉难。 东汉末年的名士孔融,书上说是由于得罪了曹操而被处死的,其实是因为他的"不孝"观点,受到社会谴责。当时的曹操是"国家元首",发布处死他的命令只不过小菜一碟。 小时候的孔融,因"让梨
到董卓完全架空汉献帝刘协,执掌官员废立的时候,孔融的不着调、不靠谱就更加突出。其实他完全可以像当时一些官员那样,你指鹿我不一定说是马,只要保持沉默就得了。“敌人过于强大”,我可以保存实力嘛。会董卓废立,融每因对答,辄有匡正之言。以忤卓旨,转为议郎。(《后汉书·孔融传》)网络配图因为每次与董卓对话,孔融都流露出叫董卓滚蛋,让献帝自己来主政的意思,并时常顶撞、不顺从董卓的讲话精神,于是又“被”迁调到了“议郎”毫无实权的参谋位置上。在这个位置上,孔融仍然继续跟董卓作对。其实,按现在的价值观念来说,献帝
礼仪之邦,以德以国。咱们从小,便会学到很多道德故事,教我们怎么做人。比如,孔融让梨。网络配图 比较通行的讲法是,孔融的老爸的朋友,送了些梨子给他们。几兄弟便分梨吃。那时孔融才四岁,他拿梨子的时候,拿的是最小的。家人很奇怪,问他,你为什么拿小的啊?孔融说,我是弟弟,所以拿小的。家人又道,按你这样说,你的弟弟比你还小,你应该拿个大点的,把最小的留给弟弟嘛。孔融又说,正因我是哥哥,所以我要拿小的——以示对弟弟的爱护。 但历史上的记载呢,则根本没有后一段。 融四岁,与兄食梨,辄引小者。人问其故
孔融让梨的故事家喻户晓。然而这个一直以来被我们当作楷模的人物,却有着鲜为人知的“劣行”。网络配图 建安元年,袁绍之子率兵把孔融围在青州,形势危在旦夕。孔融害怕有损其处变不惊的名士形象,仍饮酒作诗从不督战。直到敌军破城,他才仓皇出逃,被丢下的妻子和孩子因此殉难。 网络配图 作为东汉末年名士的孔融,书上说他是因得罪曹操而被处死的,其实最直接的原因他的“不孝”观点受到社会谴责。据当时的罪状,孔融的不孝言论有两条,一是说:“父与子,有什么恩?论其本义,不过当时情欲发作而已。”“子与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