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春,徐悲鸿赴欧洲举办个人画展,“在欧洲各国一路挂过去”。在莫斯科国立博物馆展出时,苏联对外文化局局长阿洛赛夫向徐请求:在国家博物馆画展揭幕式上,请为观众作一次画马的现场表演。徐欣然同意。开幕那天,盛况空前,观众把展厅挤得水泄不通,苏联著名骑兵元帅布琼尼也兴致勃勃地赶来观看。布琼尼半生驰骋疆场,为国家屡立奇功,素来爱马成癖,加上早闻徐悲鸿画马专家的大名,更是逸兴飞扬。他挤在观众群内,全神贯注地看着徐用中国特有的宣纸和笔墨当场作画。 只见徐从容吮笔理纸,行笔走墨,片刻,一神形
一旦国事艰难,中国的士大夫和文人对歌伎舞女爱国与否,总是特别感兴趣。"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的名句既可征引来谴责统治阶级不知痛痒,酣戏歌舞,却也可以之谴责歌伎舞女毫无爱国之心。问题在于,即便歌伎舞女爱国,又如何报效? 1933年元旦前后,上海"新世界"举办了"救济东北难民游艺会",其重头戏就是"竞选花国舞后"。游艺会在《申报》上打出巨幅广告,"请各界激励名花爱国,予名花以报国的机会"。如此说来,舞女"爱国不敢后人",却是报国无门,只能以伴舞所得救济东北难民或义勇军;而舞
一位中国人不知道的中国上将:谈一八四零年后中国人的一种秘密心态 一九四六年,当时的中国政府颁发了一道政府令,任命一位名叫伯达马宁尔的人为陆军上将。此令中关于此事的具体内容是这样的:“伯达马宁尔特授予陆军上将衔。此令。”相对于当时其他的陆军上将,这位伯达马宁尔先生显得十分神秘。他在这道政府令中出现了一次后,就再也不见身影,好像从中国历史中消失了一样。一般的历史爱好者对于他,如坠云里雾里,弄不清他究竟是何方神圣。 那么这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伯达马宁尔先生,究竟是什么人? 其实要想知道
鲁迅是最受尊敬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让人们在思想意识和写作技巧方面获得很大教益,可是他在某些作品中所表露的观点却让人不敢苟同,譬如他对汉字的态度。 其实,鲁迅先生和汉字极有缘分。他少儿时代在三味书屋读书时,所读的书肯定是用汉字来写的;留学日本时他师从章太炎先生学文字学;在北京政府教育部挂职时,经常跑去琉璃厂购买碑帖来揣摩汉字的笔划和结构;他那些不朽的著作,都是用汉字写出来的,特别是后期在上海居住时,全靠用汉字写作来维持全家生活,而且活得并不困乏。尽管他的毛笔汉字书法未必像郭沫若所说那样,
1932 年8 月初的一天,希特勒及部分纳粹党头目兴致勃勃地出席有各国驻德使节参加的大型宴会。在不久前举行的国会选举中,希特勒所领导的纳粹党再次获胜,夺得了320 个席位,使纳粹党成为德国第一大党,希特勒及纳粹党头目们也由此陷入极端狂热和亢奋之中。 宴会开始后,希特勒兴致勃勃地来到席间给外国使节敬酒。当希特勒来到中国国民政府驻德公使刘文岛面前时,一向狂妄自大的希特勒忽然想起,中国是一个很贫弱的国家,国民政府经常派人向德国方面学习,并不断向德国政府求援,因而非常看不起中国人,竟然
旧上海最香艳的交际花云集的美女,让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旧上海显得分外的香艳。六十年前的上海百乐门舞厅(Paramount),号称“远东第一乐府”。梦幻般的灯光,玫瑰花图案的地板,浪漫的爵士音乐,光滑如镜的弹性舞池,仿佛都述说着上海的绚丽与奢华。有一个曼妙女子时常来此跳舞、消闲、挥洒青春,她就是唐瑛。当时,在交际场上风头最足的她与陆小曼被并称为“南唐北陆”。但现在,陆小曼因诗人徐志摩而被人熟知,而唐瑛的面目渐渐隐匿于浮世风霜。造成这种结果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唐瑛虽美,但毕竟没有轰动性太强的婚姻史。
憧憬爱情,古今皆同。宋代大词人辛弃疾写下“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时,正值元宵观灯夜,人来人往。但辛先生眼里只有远处的那个她。近千年后,遥相呼应的梁启超也说:“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可谓深得其意。其实,二位的隔空叹息,既不空前,也不绝后。《诗经》中的《汉广》,描写一位老兄发现“汉有游女”,却“不可求思”,所以只能傻呵呵地亮几句嗓子,来表达心里的愁闷。而到了民国那会儿,帝制废除,思想解放。以前示爱时的欲说还羞,早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得踪迹难寻。单身男女们,纷纷通过“征婚”的
1922年据《申报》记载,广州对娼妓最集中的地区进行调查,共有娼妓1936人。当时广州市长孙科公开承认:广州有公娼二千余人,私娼数百人。而民国时期,北京登记在册的公娼也在三千人以上,如果算上私娼和暗娼,有一万人左右。那么,如何管理庞大的娼妓?民国政府采取了“国际惯例”——征税的办法:对于娼妓公开征税,俗称花捐。如上世纪二十年代初的广州,花捐每年收入六七十万元,占市政收入的三分之一,可谓支柱产业。而民间呼吁废娼声不止,但由于官场腐败,广州社会局二十年代推行的“三年全部废娼办法”根本无法实施。其次,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同月9日,英美对日宣战。随即,日本开始进攻英国的殖民地香港,香港各界人士顿时一片恐慌。由于香港地位的特殊以及此前的安定,使得中国的很多著名学者,政客定居于此,如宋庆龄,何香凝,柳亚子,邹韬奋,陈寅恪,陈济棠等社会精英,这引起了中国大陆的高度重视。鉴于事态紧急,国民党高层决定以最快的速度将这些学者政客抢运回大陆。当时,《大公报》社长胡霖也在香港,在蒋介石文胆陈布雷的建议下,蒋介石将其列入抢运名单。12月10日,从香港到重庆的抢运飞机顺利飞抵重庆
1912年2月12日,清朝宣统帝溥仪宣布退位,从而结束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皇帝的统治。人们也不难发现,尽管溥仪宣布退位,孙中山领导的南京国民政府登上了历史舞台,然而,当时实行了“一国两制”的政策。俗话说,天无二日,国无二主,那么,当时为什么要实行“一国两制”,也就是国民政府与清政府“两种制度”同时存在的政策呢?清光绪三十四年,即1908年10月,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同时生了重病。在光绪皇帝临死前一天,慈禧太后也行将不起,由于光绪皇帝无后,慈禧太后在中南海召见军机大臣,商量立储人选,军机大臣认为内忧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