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帝王女婿的称谓。又称帝婿、主婿、国婿等。因驸马都尉得名。汉武帝时始置驸(副)马都尉,驸,即副。驸马都尉,掌副车之马。到三国时期,魏国的何晏,以帝婿的身份授官驸马都尉,以后又有晋代杜预娶晋宣帝之女安陆公主,王济娶司马昭(文帝)之女常山公主,都授驸马都尉。魏晋以后,帝婿照例都加驸马都尉称号,简称驸马,非实官。以后驸马即用以称帝婿。清代称额驸。 宋代自开国起,驸马多在功臣子弟、武将或外戚中挑选,根本不在进士里头打主意。陈世美中状元招驸马的故事是子虚乌有。网络配图 只是到了南宋理宗宝祐六
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乡试第一称解元,会试第一称会元。殿试第一称状元。俗话说三生三大喜事之榜上提名可是件了不得的事。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一个响亮的名字“状元”。一千三百年来,这个名字曾经风靡过整个中国大地。使千百万士子追逐着这顶桂观,通过金榜挂名,步入政坛,获得升官晋级的机会。中国的老百姓把他们看作文曲星下凡,全国震动。“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状元成为当时荣耀和显赫的代名词。网络配图 中国科举史上,曾经涌现了数以百万计的举人和十多万名进士,而作为这个庞大知识分子群体之巅
高考是人生的一次重大转折,不仅牵动着千千万万父母和孩子的心,也备受国人的瞩目。每逢这个时节,不管是局内人还是局外人,都会不约而同地说起“今年高考如何如何”之类的话题,高考在中国已成为一场全民的盛筵。 其实类似于高考的这种人才选拔制度在中国历史上源远流长,从古代的科举考试到晚清民国时期的大学招生,无不昭显着今天高考的影子,它们之间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与传承。 图片来源于网络 科举:古代的高考 科举制是中国历代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从隋代开始实行,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
传说龙生九子,九子各不同,鳌是龙头、龟背、麒麟尾的合体鱼龙。另一种传说,鳌是汪洋大海里的大龟或大鳖,法力无边,能背负高山浮游,他原本是海龙王的三太子,因偷吃了玉皇大帝的玉浆液,被罚到东海为鳌。总之,鳌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异之物。 上古时代,老祖宗往往视传说中的神异之物为保护神,其中的一种便是鳌。唐宋时期,在宫殿门前台阶上镌刻巨鳌的浮雕,所以宫殿又称鳌宫。网络配图 殿试是科举考试中的最高一级考试,由万乘之主的皇帝亲自主持,录取的御赐进士,荣耀之至,在“金殿传胪”大典、“探花宴”上出尽风头。
在我国历史上,有因为学识渊博而被封为状元的,有通过走后门成为状元的,但却很少有因为名字不吉利而被皇帝免去状元的。明朝的吴情同学,就是一位这样倒霉催的人。网络配图 吴情(1504-1582),字以中,号泽峰,无锡人。话说吴情原本并不叫这个吴情,而是叫做吴汝威。之所以改名叫吴情,乃是因为他在27岁考中举人后,接下来连续三次(九年)的进士考试中,均名落孙山。为了图个吉利,希望老天开开眼,对自己多一些情谊,遂改名为“吴情”。 让他没想到的是,老天竟然还真的开眼了。明嘉靖二十三(1544),第四次
靖康二年(1127年),宋徽宗第九个儿子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登基,即宋高宗,从此南宋开始了。网络配图 虽然复了国,但都城定在哪里合适,大臣们讨论来讨论去也没讨论出个所以然来,连高宗都急了,“先住在扬州吧,等你们讨论好了再搬!” 复国后,一切都得照常运转起来,第二年,即1128年,新一届科举开始了。殿试结束后,主考官把名次排好,交给高宗。高宗翻开第一名的卷子,写得非常好,慷慨激昂,强烈建议高宗要多听听百姓的声音,而不要再动不动就跟老天爷打听了。 高宗刚即位,还有一腔热血,认为这
贫民如果想摆脱命运,升官发财,途径只有一个,就是考取状元。但自古以来状元的的竞争力不亚于现在的公务员考试,能考上的还是少数。虽然考状元难,但是古时的状元种类可谓是五花八门,让人大开眼界。 在中国历史上,历经千年的科举制度,造就了数百名状元。这其中有摔跤摔出来的状元,有驸马状元,皇子状元……在有史可考的777名状元中,大多数是靠寒窗苦读得来的,但也有一些状元,或身份特别,或高中方式特殊,他们属于科举史上的另类状元。网络配图 一天三顿吃馒头的状元 清康熙三十六年丁卯科的状元,是江苏铜山人李蟠。
武士对决讲究眼疾手快,而在宋代,举子考进士中状元同样也看出手快不快。 宋太祖夺取天下后,对唐末五代武夫乱国的局面颇伤脑筋,便采取扬文抑武之法,确定了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基本国策,恢复隋唐旧制,开科取士。开始,宋太祖并未确定殿试这一程序,科考全过程均由礼部主持,最后只把结果告诉自己完事。但开宝六年(973年)那场科考结束后,新录取的进士到讲武殿向皇帝谢恩,在面对面的交流中,宋太祖发现武济川、刘睿等人学识浅薄,答非所问,武济川恰是主考官的同乡,这让宋太祖很不高兴。后来,又有人击鼓上诉,状告这次科
靖康二年(1127年),宋徽宗第九个儿子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登基,即宋高宗,从此南宋开始了。网络配图 虽然复了国,但都城定在哪里合适,大臣们讨论来讨论去也没讨论出个所以然来,连高宗都急了,“先住在扬州吧,等你们讨论好了再搬!” 复国后,一切都得照常运转起来,第二年,即1128年,新一届科举开始了。殿试结束后,主考官把名次排好,交给高宗。高宗翻开第一名的卷子,写得非常好,慷慨激昂,强烈建议高宗要多听听百姓的声音,而不要再动不动就跟老天爷打听了。 高宗刚即位,还有一腔热血,认为这
在民间有两个决胜负的方法很流行,一个是剪子包袱锤,另一个是抓阄。反正老百姓也没什么大事儿,图的就是个乐呵,谁输谁赢都没什么大不了的。而一旦上升到“国家”这个量级,这两个方法就显得很不靠谱了,因此土豪发明家范伟直接从土豪变成了土包子。 然而,历史总是会给我们惊喜,在一场决定状元的重要场合,皇上竟然直接用上了抓阄的方法。而且这位皇帝还不是一个昏君,而是从小就励精图治,一直到死都忧国忧民,所有老百姓都觉得他很靠谱,这位皇帝就是崇祯。网络配图 那年殿试结束后,考官们排好了名次,请皇上过目。崇祯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