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科举史上,有一位大名鼎鼎的“饽饽状元”。你要提起他的名字李蟠,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但你要说“饽饽状元”,就肯定会“噢”声一片了。这位“饽饽状元”的绰号是怎么来的呢?自然跟他考状元有关。 现在的高考一场都是两到三个小时,早上吃完饭,考完了再出来吃午饭,一点不耽误,但古代的科举一考就是一整天,吃饭都得在里面吃,考生们进场除了带笔墨,还得带干粮。家里条件好的带点面包、牛奶之类的,条件差点的就带点馒头、咸菜,李蟠同学就属于家里条件特别差的,带的是馒头,也就是北方的大饽饽。这本来不应该成为新闻
山西闻喜县有一位状元叫裴思谦。裴思谦同学家是名门望族,伯父裴垍(音同“记”)高居宰相,老爸裴坰(音同“窘”)也是大理卿,三品大员,名声政绩都不错,但裴思谦同学却不学好,偏偏去傍上了大太监仇士良。 早在两年前,即唐文宗开成元年(836年),裴思谦同学就求着仇大太监写了一封推荐信,拿着去找当科的主考官高锴,牛哄哄地说:“仇老爷说了,让我当这科的状元,你看着办吧。” 高锴是个耿直的人,可不管你有仇没仇,慢条斯理地说:“要想拿状元,很简单,来考就是了,只要水平够,状元绝对跑不了。”网络配图 裴
武士对决讲究眼疾手快,而在宋代,举子考进士中状元同样也看出手快不快。网络配图 宋太祖夺取天下后,对唐末五代武夫乱国的局面颇伤脑筋,便采取扬文抑武之法,确定了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基本国策,恢复隋唐旧制,开科取士。开始,宋太祖并未确定殿试这一程序,科考全过程均由礼部主持,最后只把结果告诉自己完事。但开宝六年(973年)那场科考结束后,新录取的进士到讲武殿向皇帝谢恩,在面对面的交流中,宋太祖发现武济川、刘睿等人学识浅薄,答非所问,武济川恰是主考官的同乡,这让宋太祖很不高兴。后来,又有人击鼓上诉,状
宋徽宗宣和六年(1124年)的状元叫沈晦,浙江杭州人,就是前面介绍过的冯京那一科原状元沈遘的孙子。相比他爷爷,沈晦拿这个状元就容易多了,因为他爷爷拿到卷子后顶多思考了三个钟头,而沈晦却足足思考了三年。这是怎么回事呢?这还得从四年前说起。那年,沈晦有个朋友,考了好几次举人也没考上,就来找沈晦帮他替考。沈晦向来重朋友,二话没说就答应了,结果被抓个正着,不光朋友没帮上,连他自己的举人身份也被取消了。 第二年殿试的时候,宋徽宗仗着自己有点才,亲自出题——《易数》。从这个题目也可以看出来,徽宗真不是
饽饽状元 清康熙三十六年丁卯科的状元,是江苏铜山人李蟠。他家境贫寒,进京科考时没有盘缠,便带了30个馒头。每天早中晚,顿顿吃馒头。开考那天,别人都交卷了,他还没答完,急得满头大汗,一直写到四更天。一天三顿吃馒头,不仅是一种心志,而且是一种能力。难怪康熙皇帝听说以后,会钦点其为状元。网络配图 鸭蛋状元 明万历三十五年丁未科状元黄士俊,家里很穷。34岁时,想进京赶考,找岳父去借路费。岳父见他衣衫褴褛,连客厅都没让他进,只给了他两个鸭蛋。岳父家的仆人可怜他,偷偷给了他一点钱。没想到,这个黄士
宋太祖建国之后,恢复科举考试。唐宋科举,基本上每年一次,可是录取人数却极少。太祖时期,进士一科每年录取人数不过十余人,还经常因为有人弹劾而进行复试,竞争非常激烈。当时能够来到京城的举子,那都是各州县中出类拔萃的人物,几乎都能够出口成章,提笔成文。那怎么给这些天下才俊排出名次呢? 开宝八年,主考官向宋太祖汇报,本科状元人选有两位,看试卷难分轩轾,请皇帝最后裁度。宋太祖接过试卷,仔细阅读,沉吟许久,宋太祖下令,让状元候选人王嗣宗、陈识二人在大殿之上打架定胜负,谁打赢谁是状元。最后,因为王嗣宗有
嘉庆皇帝过生日,收到一份奇特的贺礼,有人从康熙和乾隆的御制诗中挑出了二百句组成一首长诗。康熙和乾隆都酷爱写诗,作品不计其数,但并不让人欣赏。嘉庆似乎也知道这件事。 他问呈送诗歌的大臣,这首诗到底出自谁手?大臣说,乃是自己聘用的家庭教师——安徽桐城人龙汝言。嘉庆高兴地说:“南方士子,往往不屑读先皇诗,此人熟读如此,具见其爱君之诚。”当即赏龙汝言举人出身,嘱他参加第二年的会试。 第二年春天,主持考试的官员把会试文章以及录取名单拿给嘉庆过目。嘉庆翻了翻,说,这些文章太差太差。主考官瞎眼了?主考
前几天给大家介绍了大清朝第一个三元状元钱棨,过了39年后,大清又出现了一位连中三元的幸运儿。 这个比钱棨更幸运的幸运儿,叫陈继昌,广西临桂人,也是广西在大清朝的第一个状元。 相比钱棨,陈继昌拿这个“三元”就太不容易了。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陈继昌一举夺得会元后,可能不适应北方的水土,生了场大病。眼看殿试没几天就要开考了,把小陈急得,恨不能把皇宫里的御医绑架来。但病这个东西你越急它越跟你来劲,小陈都快变成药罐子了,不但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重。同学们都来劝他:“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别
在明朝初期朱元璋年间,发生了这样一件奇葩的事情,明朝的第二位状元本来考试考了100多名,却被朱元璋点名成为了状元,而此人和朱元璋非亲非故,也并非有功于明朝,只是个普通的考生,为何朱元璋会提拔此人为状元呢?网络配图 据说当年,在考试之前,大街小巷就流传着一句黄练花的话,等到考试结束人们才知道,黄练花指的是三个人,而这三个正是此次考试前三甲,也就是说不出意外,头三名肯定是这三个人,而在宣布状元的头一天,朱元璋做了一个梦,梦见宫中的墙上有一个钉子,钉子在墙上闪闪的发光,很是耀眼,钉子上还有几根白
状元文化在前面提过不少例子,考状元不是让你埋头搞科研,而是要出来当门面的,比如外国使臣来了,皇帝就会把当科的状元请出来,陪人家说说话。 所以,状元不光要文采好,在颜值方面也绝不能含糊了,毕竟是代表了天朝上国的形象。 因此,明朝在选状元的时候,主考官都会提前打听好,哪个考生长得好,哪个考生长得不好,别惹得皇帝不高兴。不过,有一次却闹出了乌龙事件,让一个丑八怪当上了状元。 这个丑八怪,名叫周旋,浙江温州人。网络配图 周旋同学到底怎么个丑法儿,史书上没细说,但至少是对不起“状元”这个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