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大文豪苏轼,豪迈豁达,名垂青史,更是一个痴情的种子。世人都知道他对自己的妻子王室一往情深。“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一曲《江城子》感动了多少人,感情真挚,凄婉哀伤,将离别相思之苦展现到了极致,令人动容。 但是你知道吗?就是这样痴情的人,还有一段让人不堪的历史。他对自己妾室的态度,无情地让人匪夷所思。 苏东坡一生妻妾成群,风流韵事层出不穷。但是对这些妻妾,他却从来没动过情,于古人而言,男儿本应三妻四妾,妾室仅仅只是他们的私人物品而已,可有可无。网络配图 苏东坡贬官之时,内心抑
宋朝的时候,有四个人的书法写得特别牛逼,“苏、黄、米、蔡”,相当于书法界的四大天王。前三个分别是苏轼、黄庭坚、米芾,最后一个就是蔡京。 只不过,因为历史书把蔡京“钦定”为奸臣,按照我们这儿的千年国情,当然是开除他的书法家资格,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然后换人顶上。所以,换成了蔡襄。 都知道历史上蔡京跟苏东坡是对头,政治看法不合。但是在蔡京年轻的时候,蔡京的爸爸,却跟苏东坡是好朋友。 蔡京的爸爸叫蔡准,仁宗景祐元年进士(公元1034年),“历都官郎中、秘书丞,官终仕郎,赠太师”。这意思是,蔡爸
苏东坡在往杭州 苏东坡曾经遭遇UFO? 赴任途中,曾夜游镇江的金山寺。当时月黑星稀,忽然江中亮起一团火来。这一奇遇使苏东坡深感迷惑,于是在《游金山寺》一诗中记载了此情景,”是时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江心似有炬火明,飞焰照山栖鸟惊。怅然归卧心莫识,非鬼非人竟何物?”网络配图 宋代科学家沈括是常用“地学说”来解释UFO现象的。他曾在《梦溪笔谈》卷二十一中记载不明发光物事件,“卢中甫家吴中,尝未明而起,墙柱之下,有光熠然,就视之,似水而动,急以油纸扇挹之,其物在扇中滉漾,正如水印,而光焰
一般来说,程朱理学没有夺得绝对的伦理话语权之前,宋朝老男人的日子还是过得蛮滋润的。政治人文环境一宽松,文人潜意识中的那种风花雪月情绪及心境就会得到很大释放。像苏东坡这种大文豪,不管身处顺境逆境,也不管是身居高位还是遭受贬官流放,身边都一直不缺以他为偶像并十分钟情于他的红颜知己。网络配图 据《春渚纪闻》记载,就是在苏东坡被贬黄州的日子里,身边甚至一度连个亲人都没有,每日混迹于普通老百姓之间,居然也能吸引一位当地知名歌女李琪的青眼,坚持要正被“双规”的倒霉东坡赐诗。据说他是在出席当地官员的一次
苏东坡写诗词以豪放为主,不过也有清新婉丽的,比如这首《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这首词在江南暮春的景色中,作者借墙里、墙外、佳人、行人一个无情,一个多情的故事,寄寓了他的忧愤之情,也蕴含了他充满矛盾的人生悖论的思索。网络配图 这首词很美,美就美在其中包含了一个多情的故事:“墙里秋千墙外道”,自然是指上面所说的那个“绿水人家”。由于绿水之内,环以高墙,所以墙外行人只
宋朝,文人携妓、喝花酒,似乎是常事,苏东坡也不例外。《东坡乐府》存词三百多首,其中,直接题咏和间接涉及歌妓的,多达一百八十多首。这,也正是苏东坡真实生活环境的写照,丝毫无损于苏东坡的伟大。 据说,苏东坡一生,遇有歌妓酒宴,便欣然参加,绝不刻意回避,以充道统。但苏东坡,并不特别迷恋哪一名歌妓,他只是喜欢酒宴征逐,和女人逢场作戏。对于歌妓,苏东坡十分随和,“乐而不淫”。常做的事,却是为歌妓题诗,或者脱籍。网络配图 苏东坡是名人,酒宴间,歌妓求题诗,是常事,苏东坡也几乎是“有求必应”。 有一
宋朝,文人携妓、喝花酒,似乎是常事,苏东坡也不例外。《东坡乐府》存词三百多首,其中,直接题咏和间接涉及歌妓的,多达一百八十多首。这,也正是苏东坡真实生活环境的写照,丝毫无损于苏东坡的伟大。 据说,苏东坡一生,遇有歌妓酒宴,便欣然参加,绝不刻意回避,以充道统。但苏东坡,并不特别迷恋哪一名歌妓,他只是喜欢酒宴征逐,和女人逢场作戏。对于歌妓,苏东坡十分随和,“乐而不淫”。常做的事,却是为歌妓题诗,或者脱籍。网络配图 苏东坡是名人,酒宴间,歌妓求题诗,是常事,苏东坡也几乎是“有求必应”。 有一
秦观没有显赫的出身,父亲只做过小官,但曾在太学学习过,学历不低。优秀的基因使秦观自幼聪颖过人,过目不忘。不幸的是,在他15岁那年父亲去世了,家里的生活也陷入了贫困。 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年),30岁的秦观第一次入京参加科举考试。这时的他意气风发,大有舍我其谁的豪迈之气,可惜开榜之时,从头看到了尾,也没在榜上找到自己的名字。他大受打击,回到家马上断绝了一切交往,独自一个人看书疗伤。网络配图 元丰四年(1081年),秦观第二次参加考试,依旧名落孙山。冰冷的现实让他的头
一个人的胸怀,在两种境遇下可以一览无遗,一是极乐时,二是极悲处。极乐时得意到忘形,那是小人,极悲处沉沦到厌世,那是俗辈。苏东坡大才槃槃,然而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尤其遭遇“乌台诗案”,深陷“文字狱”,几次濒临灭顶之灾,九死一生。面对这种人生极悲,东坡的心态如何呢? 生离死别 分寸不乱 苏东坡入仕不久,由宋神宗主导、王安石组织的“熙宁变法”全国铺开,他不由自主地被卷进这场风云激荡的政治风波。当时,东坡并非京官显宦,多在基层任职,耳闻目睹新法的执行情况,尤其是“青苗法”,本来目的是鼓励农业生产
读了江晓梅、范立舟的《从苏词看苏轼的妇女观》,总觉得论述不够全面。评价一个历史人物的妇女观,显然不能单纯从他的词着手,还要看他的人,看他对妻妾的不同态度。仅凭几首词,特别是仅凭《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来看一个人的妇女观,就由此断言其代表了当时士大夫的一种进步的妇女观,似乎有些牵强。 东坡先生文风豪迈,堪称一代大家。我们都知道他对自己的妻子王氏一往情深,一曲《江城子》至今读来令人潸然泪下。这种对原配妻子历久不忘的深情,着实打动了历代的千千万万人心。然而把他对妻妾的不同态度对比起来加以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