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元代开始,中国出现了一种新的行政区划制度,其最高一级的行政区划单位为行省(简称为省),因此称为行省(省)制时期。此时期从13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历经元、明、清三代。 省名起源甚早,魏晋时期已有尚书省、中书省之称,然皆为中枢要署,不直辖地方。隋文帝于开皇八年(588年)伐陈,曾置淮南行省于寿春,但不久即废。金入主中原之初,曾出现过行省制度,在外地设立行尚书省,但为时短暂。 蒙古人兴起之后,仿金实行行省制度。元世祖一方面将尚书省并为中书省,总理朝政;另一方面,在地方设立若干行中书省,作为
行省制是古代哪个朝代开创的?为何创立之后没有节度使那样的叛乱?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在中央集权下的行省制是如何巩固当时的统治政权的,为什么行省的权利之大却没有发生过叛乱? 行省制起源于元朝,忽必烈在朝廷设置中书省以统领全国政务问题,在地方又各设10个行省,全部由中书省管辖。元人虞集曾说:“中书省以治内,行省以治外”。据《元史》记载“行中书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中书省规定行省不仅拥有地方政权,还保留有军权与财政权,税务只需上交七成即可。 忽必烈在开创行省制时就规定中央只有中书省,且地
行省制的确立,从政治上巩固了国家统一,使中央集权在行政体制方面得到保证。这是中国行政制度的一大变革,对后世影响巨大。省作为地方一级行政区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行省制源于魏晋时的行台,当时为中央政权处理军国大事时的临时派出机构。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金朝曾在边境广置行台尚书省。蒙古人入主中原时仿金制,设行尚书省统辖一个大区的路府州县,演变成地方最高政治机构。元世祖中统年间,尚书省并入中书省,地方机构也改称行中书省,简称行省。从此,地方政治制度进入划省而治的阶段
自元行省始,行省三司督抚的高层督政区体制较稳定地确立了下来。然而,元代行省制的目的与历史作用究竟如何?人们的看法不尽相同。笔者认为,元行省制是古代多民族统一国家发展壮大过程中中央与地方权力结构不断调整、完善的产物。它并非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地方分权。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元廷设置十行省的目的和作用,各有侧重,并不完全一致。如“生齿繁夥,物产富穰,水浮陆行,纷轮杂集”,“土赋居天下十六七”的江浙、湖广、江西三省,大抵以镇压新征服区域和搜刮财赋为基本宗旨,其治所相应
自元行省始,行省三司督抚的高层督政区体制较稳定地确立了下来。然而,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究竟如何?人们的看法不尽相同。笔者认为,元行省制是古代多民族统一国家发展壮大过程中中央与地方权力结构不断调整、完善的产物。它并非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地方分权。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元行省制的历史价值在于:它创立了一种以行省为枢纽,以中央集权为主,辅以部分地方分权的新体制。该体制有三个特点:行省性质具有两重性又长期代表中央分驭各地,主要为中央收权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所握权
还不知道明朝行省制是怎么发展的?朱元璋在起义过程中,凡略定的地方,都沿袭元朝行中书省的制度,设置行中书省,或中书分省。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行中书省的负责人叫参知政事和平章政事,省内设置的机构和官吏,大体上和中书省相同。明朝建立后为加强中央集权,改元朝之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司仅主管民政,又设提刑按察使司掌刑狱、都指挥使司掌军政,合称都、布、按三司,遇大事由三司会商。 为防止布政使司长官专权,每一布政使司又设左、右布政使各一人,明布政使司的职掌虽与元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