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蟠,生于书香门第,诗礼世家,祖父李向阳是明代天启年间的举人。李蟠36岁中举,43岁钦点状元,1697年参加殿试时,因为对军政、吏治、河防靖条答对贴切,符合事理,而且还有独到的见解,被康熙皇帝钦点为一甲进士第一名,授官翰林院修撰,他还有个响亮的名号叫做“饽饽状元”。 相传,李蟠身材高大,还特别能吃,写东西很慢。他怕自己考试的时候饿了,就在殿试时揣了36个馒头。考试的那天,天都黑了,李蟠还没写完考卷,监考官过来催卷,他急得声泪俱下,监考官只好答应。36个馒头早已吃完,他又要了几个馒头,继续战
山西闻喜县有一位状元叫裴思谦。裴思谦同学家是名门望族,伯父裴垍(音同“记”)高居宰相,老爸裴坰(音同“窘”)也是大理卿,三品大员,名声政绩都不错,但裴思谦同学却不学好,偏偏去傍上了大太监仇士良。 早在两年前,即唐文宗开成元年(836年),裴思谦同学就求着仇大太监写了一封推荐信,拿着去找当科的主考官高锴,牛哄哄地说:“仇老爷说了,让我当这科的状元,你看着办吧。” 高锴是个耿直的人,可不管你有仇没仇,慢条斯理地说:“要想拿状元,很简单,来考就是了,只要水平够,状元绝对跑不了。”网络配图 裴
在中国历史上,历经千年的科举制度,造就了数百名状元。这其中有摔跤摔出来的状元,有驸马状元,皇子状元……在有史可考的777名状元中,大多数是靠寒窗苦读得来的,但也有一些状元,或身份特别,或高中方式特殊,他们属于科举史上的另类状元。网络配图 一天三顿吃馒头的状元 清康熙三十六年丁卯科的状元,是江苏铜山人李蟠。他家境贫寒,进京科考时没有盘缠,便带了30个馒头。每天早中晚,顿顿吃馒头。开考那天,别人都交卷了,他还没答完,急得满头大汗,一直写到四更天。一天三顿吃馒头,不仅是一种心志,而且是一种能力
状元在古代,就是荣华富贵的代名词,因为往往高中状元的人,最终都能够加官进爵,获得不错的仕途生涯。一般来说,状元都是男性,但在太平天国时期,却出现了一位女状元,她就是傅善祥。网络配图 跟很多人一样,傅善祥出身于富贵家族,他的父亲非常开明,虽然古代以"女子无才便是德"为荣,但父亲并不这么认为,他看到傅善祥喜欢读书,于是在傅善祥很小的时候,就给她请了家教,教她读书。但后来由于家庭变故,傅善祥的父母双双离世,傅善祥从此便与哥哥独自生活。但命运似乎没有停止对她的催残,在傅善祥决定
宋徽宗宣和六年(1124年)的状元叫沈晦,浙江杭州人,就是前面介绍过的冯京那一科原状元沈遘的孙子。相比他爷爷,沈晦拿这个状元就容易多了,因为他爷爷拿到卷子后顶多思考了三个钟头,而沈晦却足足思考了三年。这是怎么回事呢?这还得从四年前说起。那年,沈晦有个朋友,考了好几次举人也没考上,就来找沈晦帮他替考。沈晦向来重朋友,二话没说就答应了,结果被抓个正着,不光朋友没帮上,连他自己的举人身份也被取消了。 第二年殿试的时候,宋徽宗仗着自己有点才,亲自出题——《易数》。从这个题目也可以看出来,徽宗真不是
前几天给大家介绍了大清朝第一个三元状元钱棨,过了39年后,大清又出现了一位连中三元的幸运儿。 这个比钱棨更幸运的幸运儿,叫陈继昌,广西临桂人,也是广西在大清朝的第一个状元。 相比钱棨,陈继昌拿这个“三元”就太不容易了。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陈继昌一举夺得会元后,可能不适应北方的水土,生了场大病。眼看殿试没几天就要开考了,把小陈急得,恨不能把皇宫里的御医绑架来。但病这个东西你越急它越跟你来劲,小陈都快变成药罐子了,不但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重。同学们都来劝他:“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别
嘉庆皇帝过生日,收到一份奇特的贺礼,有人从康熙和乾隆的御制诗中挑出了二百句组成一首长诗。康熙和乾隆都酷爱写诗,作品不计其数,但并不让人欣赏。嘉庆似乎也知道这件事。 他问呈送诗歌的大臣,这首诗到底出自谁手?大臣说,乃是自己聘用的家庭教师——安徽桐城人龙汝言。嘉庆高兴地说:“南方士子,往往不屑读先皇诗,此人熟读如此,具见其爱君之诚。”当即赏龙汝言举人出身,嘱他参加第二年的会试。 第二年春天,主持考试的官员把会试文章以及录取名单拿给嘉庆过目。嘉庆翻了翻,说,这些文章太差太差。主考官瞎眼了?主考
武士对决讲究眼疾手快,而在宋代,举子考进士中状元同样也看出手快不快。 宋太祖夺取天下后,对唐末五代武夫乱国的局面颇伤脑筋,便采取扬文抑武之法,确定了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基本国策,恢复隋唐旧制,开科取士。开始,宋太祖并未确定殿试这一程序,科考全过程均由礼部主持,最后只把结果告诉自己完事。但开宝六年(973年)那场科考结束后,新录取的进士到讲武殿向皇帝谢恩,在面对面的交流中,宋太祖发现武济川、刘睿等人学识浅薄,答非所问,武济川恰是主考官的同乡,这让宋太祖很不高兴。后来,又有人击鼓上诉,状告这次科
自隋朝开创科举取士以来,能够查到籍贯的状元共有357位。网络配图 一千多年间才出的三百多位状元,可以称得上是人中龙凤,而状元们籍贯的变化,也反应了我国历代的政治经济中心的变化。 从隋朝科举初创,一直到北宋,我国北方的状元更多一些。一共出过74位状元。唐朝河南出了15名状元,河北出了11名状元,远多于南方各省,此时文化中心仍在北方。 而从南宋开始,北方屡遭战火,经济和文化中心南移。这时的状元则多出自南方,以经济发达的江浙地区为主,江西和福建也很多。明清两朝,北方仅22位状元,南方则状元人
傅善祥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女状元,他身世坎坷,最后去向成谜。他的命运与太平天国首领洪秀全息息相关。傅善祥,1833生于金陵(今南京),出生于书香世家,喜读经史,聪慧过人。8岁那年,父母相继去世,家道衰落。13岁时,在兄长的安排下嫁入李家, 18岁时,小她6岁的丈夫得麻疹去世,未尝床弟之欢的傅善祥成为寡妇。 1853年,20岁的傅善祥妫避免婆家将其卖掉,毅然投奔了太平军。 1853年,洪秀全颁布诏书,恢复科举民,并增加“女科”,允许女人参加考试。网络配图 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一次破天荒的科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