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45年12月9日(唐贞观十九年十一月庚辰日),唐太宗从辽东返回长安,途经易州。易州司马命百姓于地下室蓄火种植蔬菜,进献御前。唐太宗非但没有褒奖易州司马,反而说他一心钻营媚上,浪费了民力财力,一怒之下将其罢官。这个倒霉的司马因丢了乌纱帽而“留名青史”,可他却拥有了中国领先于世界的一项农业技术——温室栽培。
秦始皇冬天种瓜诱杀七百儒生
温室栽培首次在中国历史上出现时,给700多人带来了杀身之祸。那时,秦始皇一统天下,一班儒生对他的统治颇多指摘,令他十分不快。一年冬天,他在骊山脚下种瓜,结出了果实。秦始皇让这些儒生亲自去骊山观看这个“奇迹”,儒生们一到那里,就被乱箭射死,700多人无一生还。
骊山脚下温泉众多,秦始皇种瓜利用了这个有利条件。而真正称得上开始运用温室栽培的,大概还得算西汉。当时宫廷中为了在冬季能吃到新鲜的蔬菜,在房屋里种上葱、韭菜及其他蔬菜,然后燃烧成捆的茅草来提高室内温度,并获得了成功。当时还有一种“四时之房”,在这种温室中培育的不仅是蔬菜,还包括各种“生非其址”的“灵瑞嘉禽,丰卉殊木”。
堂花术被称为“通仙灵”
东汉时也有温室栽培技术,时人认为这种技术就是“郁养强孰”。与以前不同的是,东汉的温室是“言火其下,使土气蒸发,郁暖而养之,强使先时成熟也”。也就是利用加热土壤的办法。这种方法直到唐代一直留存,并且导致了易州司马的悲惨命运。
秦汉以后,温室被广泛地运用于花卉和水果的反季节栽培,这其中最有名的当属堂花术。堂花术又称唐花术,方法是用纸做成房子,房中有沟,在沟中倒上热水,再施上牛粪、马尿和硫磺,不仅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还能提高室温。这种栽培方法在当时被看作是一种“足以侔造化,通仙灵”的奇迹。
明清时期,每至新年,北京文人都要互相馈赠牡丹。要是没有温室栽培技术,恐怕这个风俗也要大打折扣了。
温室灰池变花园北京反季菜果称“洞子货”或“窖菜”
明代北京城里有一处地方叫灰池,人们在这里“种植瓜蔬,于炕洞内烘养新菜,以备春盘荐生之用。立春日进生(一作鲜)萝卜,名曰咬春”。其名称的由来可能与温室栽培有关,因为温室栽培需要燃火加温,燃火过后的灰烬被倒入池中,因而名为灰池。
清代改灰池为南花园,种植各种花卉、树木,从江宁、苏州、松江、杭州等地进贡来的盆景等也放在这里灌溉、培育。
灰池这个地方还建有“暖室”,用于“烘出芍药、牡丹诸花”,于每年除夕时点缀城市。由于北京的反季节栽培主要在炕洞内进行,所以培育出来的蔬菜瓜果又被称为“洞子货”或是“窖菜”。
明代徐光启就曾提及:“今京师窖藏菜果,三冬之月,不异春夏。亦有用法煨艺,令冬月开花结蓏者。”
用温室来催生非应季的菜蔬还不算难事,而要用来移植就不太容易了。汉代长安所建的扶荔宫可能就是一处移植荔枝的温室,尽管经过多次移栽,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唐代设有温汤监,专门负责利用温泉进行蔬菜瓜果的促进栽培,唐代宫廷很有可能也将此项技术用于种植橘树。同汉代一样,这种尝试也极不成功。仅有一次,大概因为树种及气候的缘故,居然结出了150余个果子。虽然其余都未能成活,但这150个果子也足以让人热血沸腾,因此皇帝马上将这些果子称为祥瑞。中国温室蔬菜领先欧美两千多年
虽然温室栽培好处多多,但人们接受起来还是比较困难。汉代就有人认为,温室蔬菜是“不时之物”,可能会对人体有害,于是朝廷一度下令禁止食用温室栽培出来的作物。汉元帝末年,管理宫廷供应的官员召信臣就以生产“非时之物”为理由,奏请撤销太官园温室。东汉永初七年(公元113年)邓皇后下令,宫室尽量避免用“或郁养强孰,或穿凿萌芽”的办法培育“不时之物”。为了减少“不时之物”的危害,仅留下几种作物继续培植,而其余的23种一律不许再种。
唐代宫廷中利用温泉栽培出来的瓜蔬主要用于祭荐陵庙,并不直接用于食用。用以观赏的花卉不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因此温室栽培的技术主要用于花卉。这或许就是灰池变花园的原因。
相比之下,温室在国外的出现要晚得多。1684年,英国伦敦郊外切尔赛的农场上盖起了一座玻璃温室。1855年,美国最早的温室建筑师之一洛德在纽约首次建成了自己的温室。1818年,日本的《草木育种》和《通贤花坛抄》分别提出了“方灯室”和“冈窖”的建筑方法,这是日本最古老的温室。日本的温室称为“纸屋”,这与中国唐花术似乎还颇有关联。